李崇等人都一臉怪異的看著李昭道:“對呀,咱們國內不是也有嗎?但很多時候貴人們都不吃它。”
李昭剛才已經腦洞大開,甚至從幾個專業的角度想了這個問題。
可他唯獨沒想過,這個時期的初代米竟然是這個鬼樣子!
黃色?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耳聽到,他都要以為這是小米了。
“這這這……這是幽國隨便撒下都能生長的稻米?”
“對呀!”趙鐵柱十分肯定的點頭。
李昭摳了摳自己的腦袋瓜,他千算萬算沒算到食物的本質啊。
稻穀的本質是什麼?
是為了給人吃的啊!
幽國人在那邊種植這種稻穀自然吃這種。
可武國的風俗和幽國不同啊,種植的稻穀也有偏差,就連麥子這些都不同。
吃慣了本國風俗米糧的武國人,以美食著稱的武國人,又怎麼可能吃得慣這種呢?
“靠!”李昭無語了。
難怪沒有人推廣。
其實,南宋舒磷就有記載,水稻分大禾穀和小禾穀,大禾穀叫粳稻,顆粒大有谷芒,只能種在肥沃的田地裡;
小禾穀就是占城稻,又叫山禾稻,山禾稻特點是穀粒小,沒谷芒,播種不挑肥瘦地。
大禾穀收穫少,但價錢貴,除了輸官上供外,非富貴大戶不能吃到,小禾穀收穫多,價錢賤,貧下戶都吃它。
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了占城稻的真實性。
官府親眷和富家大戶都不願意吃,因為它的口感不是很好。
稻米的本質就是被人吃,為何現在米種無數,有好有壞?
看到幽國的稻穀時,李昭就悟了。
這種米難怪在武國沒有人推廣,最挑剔得要死的武國人能吃了才有鬼!
果然,上天是公平的,它不可能讓所有的優點都聚焦在一種作物身上。
也只有那位稻下乘涼的偉人才能做出此等壯舉來,將所有優點聚集在一種作物身上,活了億萬萬人的性命。
李昭的情緒劇烈起伏,他一開始是激動的,可慢慢的又平復了。
當然,華夏古代的歷史發展給了李昭很好的借鑑和走下去的動力。
雖然占城稻初期引進來的時候的確也沒有得到大範圍的推廣,也不受重視,和難吃脫不開干係。
但後期逐步的被接受,甚至廣泛推廣,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