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赤火軍作為一支經受過烈火錘鍊的騎兵,它的最厲害之處在於,真正的做到了如臂指使行動一人!
一個人透過手腳的指揮來達成自己的意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十個人想要同時做到這一點,則需要經過好好的訓練,才能隨心所欲的協調。那麼,百人、千人、……數萬人呢?如果有人真的能夠把千萬騎的軍隊訓練成進退自如趨進如風的話,那這世間名將的稱呼,便當之無愧。
春秋戰國時的兵法大家孫武子在其講述的韜略中,把這樣的最高境界稱之為“靜若處子,疾如脫兔”!
千年以降,能夠達到這樣標準的將軍和軍隊,不是說沒有,但卻是極其稀少。而如果那位兵聖能夠親眼所見今天在塞外沙場上所發生的大戰的話,那麼相信即便是他也會連聲讚歎的。
赤火軍的這次殺虎嶺之戰,完美的闡釋了什麼叫做世間最強軍的風彩!也就是從這次戰役開始,赤火軍被稱作“天下第一軍”,冠諸於大漢王朝數支強軍之首。所有的將士牢牢地維護著這種榮譽,歷經沙場風塵,盛名始終不墜!
殺虎嶺戰役,無論是其戰鬥的激烈程度還是對後來的影響力,毫無疑問是漢匈百年戰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決戰。這次戰役取得的輝煌勝利,直接導致了匈奴王庭的徹底崩潰,使其元氣大傷,再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統籌大局對抗漢軍長驅直入北上的腳步,為實現元召在《平戎策》中提出的最終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漢帝國的史書,無論是官方還是野史,都對殺虎嶺戰役給予了詳細的記載和崇高的評價。雖然因為後來發生的許多事,對於帝國曆史上出現過的那位如同流星劃過夜空的天才將軍,在紀事方面有著諸多的禁忌,但不管是怎樣的傳奇和撲朔迷離,都無法掩蓋身為赤火軍第一任主將在這其中閃現的耀眼光芒!
當然,對匈奴作戰的勝利,不能把所有的功勞都記在某一個人的頭。這是整個大漢王朝齊心協力所做出的偉大功績。尤其是軍中將士們所作出的巨大犧牲,當是可歌可泣。
殺虎嶺戰役發生時,早已經率領著黑鷹軍主力從右路千里挺進漠北的長平侯衛青三十六歲,坐鎮龍城漢軍大營統籌大局指揮排程所有前後方事宜的元召二十一歲,而在殺虎嶺初升的朝陽中,左手劍右手槍直取敵酋的霍去病不過十八歲!
霞光初綻,萬馬奔騰,赤火軍今日戰績必將光耀史冊!這是所有在衝鋒的將士們心中同時激盪起的念頭。這個時候,不再需要將軍令的指揮,賓士在最前方的那匹龍馬就是引領他們的方向,那處緩坡上的匈奴王旗就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察覺到赤火軍攻擊意圖的匈奴騎兵兩翼軍隊終於反應過來,這些忠於大單于可汗的匈奴勇士們開始調整方向,拼命的對赤火軍展開了圍追堵截,以便在他們對大單于所在形成威脅之前截殺住。
殺聲震天,羽箭亂飛,這是真正的生死絕地。兩軍之間相隔的距離本來就不遠,匈奴騎兵很快就追殺過來。如果兩軍陷入纏鬥中,勢必會拖住赤火軍衝鋒的步伐,單于羿稚邪和他的王庭貴族們很有可能會趁機逃竄,那麼即便是把這兩萬匈奴騎兵全部消滅,也是美中不足的。
關鍵時刻,有將近萬騎赤火勇士們組成的這支衝鋒隊伍,開始自動地發揮其靈活多變的作戰風格。首先引兵出來斷後的是博望侯張騫。
張騫算得上是赤火軍自打成立以來資格最老的將軍了。他在當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候,與奉命率領百騎跟隨保護的霍去病就開始搭檔。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深深地歎服於這位元侯弟子的軍事天賦和無雙勇氣。
而後來在打通西域的一系列戰役中,他作為軍中最得力的助手,幫助驃騎將軍打理一切大小事宜,在戰場上最知道年輕主將的心思。
張騫帶著三千多赤火軍騎兵直接撥轉馬頭,與後面緊緊追趕上來的匈奴人展開了激烈的衝殺,使其不能再往前進一步。
兩位宿將李望、張繼也各引一軍,斜刺裡衝殺出去,分別擋住了從兩翼攻來的匈奴騎兵,漢軍與匈奴軍互相對撞,刀光雪亮,大呼酣戰,無人退後半步。
東方的太陽終於躍出崇山峻嶺,光芒反射到刀劍上,刺得人眼睛生疼。血色瀰漫在沙丘與草地之間,兩軍交戰的戰場上,那匹赤火神駒天山龍馬就像是飛起來一般,帶著無敵的鋒芒奔向前方的目標。
即便是放下了面甲,俯身在馬背上的霍去病還是感受到了疾風掠過肌膚的刺痛,龍馬知道主人心意,在這樣的時刻,幾乎是一躍數丈,所有試圖攔阻的匈奴騎兵沒有人能夠趕及它的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