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價值15分的大題,這道題,要是能拿下來,林明成功考上一高的機率,就多了一半。
他目光不斷地在題目上思索,很快嘗試將第一小題解開。
可是解開第一小題後,林明總感覺哪裡不對勁,仔細又看了一遍,那種感覺一直存在,干擾著他的解題思路。至於哪裡不對勁,又說不出來。若放在草稿紙上驗證,可能會有結果,他的心算能力並不出眾。
想不出來,林明又開始運算第一題,最終得出的結論跟之前一樣。翻來覆去弄,總歸是在浪費時間和耽誤後面的解題,他就乾脆置之不理,開始解答第二題。
第二題的思路也不難,依照第一問的思路,再將函式圖沿X軸向右平移三個單位,設平移後與Y軸交點為C,頂點為P,就能得出結論。
但繼續做下去,林明總覺得哪裡有問題,可又說不上來。
隨著第三題的解答越來越深,這種感覺也越來越大。環顧了四周,他看到周圍不少人也陷入這種苦惱裡。有些人盯著試卷發呆,有些人不斷地做草稿運算,不知道大家都是不是在為最後一道大題發愁。
花了四五分鐘,林明終於將第三題寫完。
他鬆了一口氣,目光一刻不停地方在了第四問上。最後一道大題難度很大,第一問和第二問一個2分一個3分,第三問則是給4分,最後一問則是6分,看上去分不多。但難度卻越來越大,至少到了第四問上,林明就被卡在這裡。
他不斷地打量著題目,時間也慢慢過去,離考試結束只差15分鐘,對於他來說,15分鐘的時候就預示著他能不能拿下這6分,從而讓自己跨入一高的大門更進一步。但題目越解到這裡,他心中的不安就越來越重。直到最後,林明也開始懷疑起自己之前的題目是不是解錯了,又回到第一題和第二題,重新開始運算起答案。又花了兩分鐘時間運算,得出的結論並沒有什麼問題。他的數學水平提高,並不是5.6月份在學校的那兩個月,而是7.8月這兩個月的暑假時間裡。
在這段時間裡,他不僅在補習班系統地補習了高一拉下的全部課程。還在張邵安、劉赫和安然的幫助下,學會了不少數學上的邏輯思考和解題方式。在大量刷題和張邵安他們的相助下,對於邏輯題他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份思考。
利用他學習到的解題方式,林明運算出第一題和第二題的結果沒有問題後,又皺著眉頭看第四問,看了半分鐘,目光又回到第三問上,恍然大悟道:“一高的出題老師也太變態了一點吧。”
他這話是不由自主地說出來的,聲音雖然小,但在安靜的考場裡,就像是寂靜夜裡的鞭炮聲一樣,炸出了無數認真的學生,紛紛怒視地看著他。
就連監考老師,也慢慢地走過來,用眼神示意他安靜。林明連忙給了一個歉意的表情,低下頭解題。
還差10分鐘就要交卷,留給他的時間可不多了。
如果林明剛開始沒有看出來這裡面的東西,也就算了。這道大題,15分就只能送出去。但既然看出來了,那這15分該爭取還是得爭取一下。不過他雖然看出了門道,但能不能解出來,就得看老天爺是否眷顧他了。
除了時間不多以外,這道題也正如他所述的那樣,實在有些變態。以林明認知,張邵安和周運凱過來,肯定難不倒他們。但要是劉赫和安然,一個不小心,沒準也得栽在這道大題上。因為這道大題,居然是罕見的連環相扣多陷阱題。
所謂的陷阱題大家都知道,是考試當中常用的伎倆,利用正常人面對題目時思考的順序性方式設下一個個陷阱,就好像變魔術一樣,答題人會順著考題的思路作答,觀看魔術師伸出來的右手,右手拿著吸引你注意力的盒子,但其實左手才是魔術的奧秘。這種題型考察的是答題人的邏輯性與思維活躍性,因為在各項考試當中,出現的最多的就是這類題目。思維越死板的人,最容易卡在這種陷阱題裡,只有靈活運用頭腦,能夠跳出思維桎梏的人,才能想出答案來。
而一般的陷阱題都不難,但這道題就連林明自己一開始都沒弄明白。直到越做下去,越會覺得哪些地方不對勁。因為按照正常思路,等他做到第四問的時候,他就會發現,按照前面的解題思路,得出的答案根本靠不住腳。
有多靠不住腳?
後面兩問都是從一二問的答案從旁協助,才能得出的結果。
但裡面會出現一個漏洞,那就是B如果等於0,前面的y1在第一題裡解出是2,根據a是常數的定論,若解到第三題,函式就是開口向上,拋物線在y軸上方,到第四題整道題答案就會直接崩掉。
也就是說,學生如果按照正常的解題思路做到了這裡,那麼前面全部努力,都將化為烏有,付諸東流。
所以林明才說出題老師變態,學生絞盡腦汁,好不容易將稍微簡單點的第一問和第二問弄出來。哪怕第三問和第四問難度實在大了一點,也能在這15分裡拿下5分。但如果解不出第三問和第四問,前面的一二問居然都是錯的。而且這道題目居然是反向逆推的,一般的陷阱題也就一兩個陷阱,比如將1234的解題思路變成1324這種,這道題直接給你來四個,一環扣一環,得從第二問和第三問開始,然後反向推第一和第四問。以至於學生無論哪一環出錯,全題都要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