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勇的這個提議,看似出點好像不錯,是為了學校著想。但其實廖明權一思考,就知道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展奧數培訓,榮耀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拿了國際金牌,頂多給你帶來榮耀,國家一不給你錢,二不給你獎勵房子車子。真正落到實處的,就是獲獎的學生一個保送都水木,肯定是跑不了。
但展藝術類培訓就不一樣,裡面的油水太多。雲城的藝術類培訓行業相當豐富,幾乎只要你想學的藝術專業,雲城都有。而且請的老師,都是專業級別的,像電、中傳、中藝、軍藝等等畢業的老師,都能給你請過來。
但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學這些專業,學生花的錢跟流水一樣,普通家庭,根本承擔不起。
當年在藝術生的圈子裡有一個笑話,內容是這樣子的。
有人問我學藝術花不花錢。
我呵呵一笑。
那根本就不叫花錢如流水。
那叫花錢如瀑布。
家裡人現在在懷疑我吸毒。
從這個笑話就能看出來,學藝術到底多花錢。普遍一點的一兩萬,多一點的三四萬,甚至七八萬也有可能。
有一些從小培養的,如劉赫這樣的,買各種樂器,請各種老師,一年下來花費近十萬。老劉家為了培養劉赫這個搞音樂的,這麼多年下來,五六十萬的花銷都有可能已經出去了。
連劉赫這樣的家庭,都要花費這麼大的代價,更不用說那些成績比較差的有錢人家庭。事實上,像蘇文琪這樣的女孩,更適合走藝術路線。
如今的一高兩極分化嚴重,這是因為一高學術氣息濃厚,又有大量官宦子弟湧入進來。這些官宦子弟成績雖然差,卻總有他們的用處。在無形中為一高名譽添磚加瓦的同時,也在暗中腐蝕這個學風和學氣本來良好的學校。
攀比,吃穿,早戀,甚至於校園暴力這些東西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阻礙學校展的阻力。
但這些,都不能對一高造成更大的影響。原來的一高,對於藝術路線,是處於一個不反對也不支援的態度,甚至隱隱比較排斥。如果你高三在外面學藝術,沒有請長假曠課太久,學校有可能直接以長期曠課為名,將你開除學籍。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一高想保持這種政治與學術氣息,不希望被商業氣息給腐化。要知道,在這個年代走藝術路線的,家裡都是不差錢的主,這些人要齊聚到了一高,對學校的破壞,更甚於官宦子弟。
這些人湧進一高,難免會將攀比做到極致。再加上原來這些官宦子弟已經是一高的毒瘤,二者合二為一,對一高的學術氣息的破壞,就可想而知有多大。
也許有人會說,師大附中走這樣的路子,不也照樣挺好。但師大附中的學生整體素質和水平,這麼多年都被一高壓制,原因難道不正是因為如此?這還是一高有那些官宦子弟拖後腿,要是沒有他們,一高早就甩師大附中幾條街了。
所以搞這種東西,其實有利有弊,要看實際情況分析。
利的話,就是給學校帶來創收,大量的藝術生加入一高,這些有錢主在學校花錢,刺激消費。而且有藝術生,就代表了有藝術培訓學校。這些培訓學校和高中學校會形成一個完成的產業鏈,學校每過去一個學生,培訓學校就得拿出不少提成來交到學校裡,同樣是給學校帶來利益。比如林明在四中報的藝術班,這個班其實就是外面的培訓學校在四中的一個招生點,別看他在學校裡報名花錢不多,一旦高三去了那個培訓學校培訓,交的學費小半都得返到四中的財務上。
所以,學校要是真的支援推進這方面的需求,搞創收的路子其實非常多。嚴格來說,這就是培訓學校和高中學校之間的一些不可描述的交易。
弊的話也很明顯,一高的關係戶現在還主要集中在官宦子弟上。一旦一高開始大力展藝術專業,那些有錢的大老闆自然會如嗅到血腥的鯊魚一樣圍過來,將自家的子女想辦法以藝術生的名義搞進一高。
這些人要是進了一高,帶來的破壞力遠比那些官宦子弟要多得多。比如用金錢引誘那些好學生,讓他們幫忙給自己作弊。比如帶來更大的攀比風氣,破壞學校學術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