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今年開始進行分班制度,聽上去,似乎對林明的招生非常有利。
因為分班就意味著班級會比原來多一些,那麼他進去的機會也就大一些。但事實情況卻不是這樣,因為原來的一高一個年級有10多個班,班裡人數冗多,少的6070個,多的接近100人。這種情況不僅是在這個年代,在後世某些地方縣的普通高中裡都非常普遍。特別是在每年9月份新的學期開始的時候,新進來的高一是人數是最多的。像林明所在的四中506班,第一個學期最開始居然多達112人,整個教室擠得滿滿的,連伸個腿,下了課去上個廁所,都不好走出去。
教室裡沒法活動,下課後大家要麼在課桌上不動,要麼只能去走廊玩。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幾個月,不斷會有學生離開普通班,去重點班,或者轉學去其它學校,甚至有些退學的,像羅咸寧和賀可這樣的人。
只有等這些人逐漸離開後,教室才慢慢空下來。就如同506班第一個學期過去,班裡就只剩下94人,第二個學期過去,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只有70多個人了,不斷地在減少。
這種現象在一高也是如此,或者說,在這個年代就是個普通現象。所以一高的改革勢在必行,改變這種現象,當然是從分班和精簡人員開始。
比如一個年級1000多人,每個班分4050人左右。就得弄出更多的班出來,還得期望更多的人離開。
因此一高並不在意人員的離去,反倒希望人多走一點,更加精簡一點。
根據張邵安給他的資訊,林明知道,這一屆一高走的人其實不少。畢竟一高的學習環境太過殘酷,就連一些地方縣、市的中考狀元都忍受不了這樣殘酷的心理落差,從一高轉學出去,更別說普通學生。
但人走了不少,招的人反倒會更少。正因為這個改革和制度的實施,讓一高開始意識到冗長的班級人數會造成阻礙,這才借這個機會,試圖改變這樣的現狀。
所以林明來考一高,其實並沒有遇上好時候。據說原來每屆一高的升學考,最少都要招5060人,但這一屆人員精簡,估計只要30上下。所以對於林明來說,得在一兩百人的優秀考生隊伍裡,考到前30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過說是放榜日,但成績單不會在學校貼出來,需要自己打電話去學校查詢。林明一家三口在家裡大眼瞪小眼,今天是週六,老林不用去上班在家休息。林常青還是很關注兒子的考試情況。畢竟去一高參加升學考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門檻,這個門檻還是林常青找關係網求來的。雖然說林常青也不是沒有能力讓兒子直接進一高,但身在官場上,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一些大人情不能欠也不允許他欠。萬一欠了這樣的人情,在將來出了事情,一不小心就會連累自己。
因此讓林明不被一高升學考的門檻攔住,就已經是林常青最大的讓步。算是欠了他在一高那位副校長老同學的一個小人情,以後該還還是得還。但不至於到那種為了人家,就得滿世界找關係幫忙的地步。
但終歸是人情欠了出去,所以林常青還是很關心兒子能否考上一高。這無關於他的付出,而是林明的努力,作為父親的林常青看在眼裡。他自然也希望兒子能夠得償所願。
方蘭看到父子倆都在客廳盯著客廳的座機電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先開口說要打過去,氣氛有些詭異。遲疑了一會,道:“要不我來打?”
這場考試對於林明來說實在太重要,容不得一點馬虎。所以誰也沒敢立即就去揭蓋,生怕結果讓人失望,讓林明遺憾。
林明搖搖頭,說:“算了,我來吧。”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雖然對於他自己來說,早已經有了一個心理準備,但結果馬上要出爐的時候,他還是有些心裡緊張。
林明上去打了一高辦公室電話,因為考的人有一百多接近兩百來人,所以電話一直處於佔線階段。哪怕招生辦那邊有四五個電話,一個都沒打通。不過林明也沒氣餒,而是繼續撥打,幾分鐘後,電話終於接通了。
“喂。”
“老師您好,我想查詢成績。”
“准考證號。”
林明將准考證號說了一遍。
過了好幾秒,那邊都沒有回應。顯然正在查詢,這個時候是最緊張的時候,林常青目光看向電視機,眼角的餘光卻盯著林明的臉色一舉一動,只要稍微有那麼一絲沮喪的表情,他就會明白到底是個什麼結果。
甚至他和方蘭都已經有想過該用什麼話來安慰林明,不至於讓他失去對學習的信心。畢竟這些日子以來,林明對待學習的態度有目共睹,有時候林常青半夜起來上廁所,還看到林明的房間亮著燈。
這樣認真的學習方式,哪怕成績差一點,也沒法讓林常青和方蘭說那種刺激他的話來,只能想方設法安慰。
“哦。”
林明點點頭,說:“好的,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