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一騎絕塵> 第一卷,重活零二 第六十八章 呂承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重活零二 第六十八章 呂承儒 (1 / 3)

今天是週日,林明被蘇文琪纏得沒辦法,就在吉王府外的閱讀餐廳,點了飲料和小吃,兩個人開始了文學討論。

餐廳很幽靜,擺滿了植物,兩個人在一個偏僻的角落面對面坐著。

林明見蘇文琪手上拿了很多世界名著過來,笑道:“現在再來看書的話,也不盡用。不過多看書,陶冶一下情操還是可以的。我教你寫文章的系統辦法,你看一些大師的著作,加以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就能寫出好文章來。”

蘇文琪將手裡的書本擺在桌案上,直截了當道:“我們從哪裡開始?”

林明想了想,說:“你要寫小說,就要了解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其中人物和情節相輔相成,環境其次。因為人物和情節是推動主要劇情的唯一條件,是整個故事的中心軸,再好的環境描寫,寫得天花亂墜讓人身臨其境,人物和情節比較枯燥和空洞,那麼這個故事就沒有什麼意義。”

蘇文琪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有具體的說明嗎?”

林明道:“今年語文第二冊節選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你應該學了吧。就說一說邊城,可惜沒帶語文書來,只記得大概內容,便淺要分析一下人物和情節。”

“先說一下主人公翠翠,沈先生寫邊城的時候,正是社會動盪不安,時代晦暗不明的時候。雖然當時的社會環境不是很理想,但當時很多有思想的文人,毅然用筆來喚起國人的良知和熱血。魯迅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沈先生在寫邊城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加註了這樣的情感。將主人公翠翠描繪成一個天真無邪,純真善良的少女形象。這個形象的來源在我看來,是沈先生嚮往的優美人性與人生的化身與極致。象徵著人性的純真與美好,抒發了人們善良的一面。”

“魯迅先生用《阿Q正傳》,將當時封建,保守,庸俗,腐敗,麻木無知的病態社會展露的淋漓盡致。而沈從文先生則用優美的文筆和淳樸民風來喚醒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翠翠這個人物,就是人們內心善面的代表。”

“所以沈先生下筆,就已經將翠翠的人物性格來開始催動情節變化。利用翠翠,代表了勞苦大眾樸實無華的性格特點,再來加以描述。我們說性格決定命運,一本小說主人公的性格塑造,尤為重要。”

“因此你在寫小說的時候,第一要素,就是先把小說的人物性格做出來,然後才能讓人物來推動後面的情節發展。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林明淺析了邊城中幾個人物的主要特點以及他們在文中的作用,來側面反映人物性格給文章帶來的變化和情節的推動。這就是人物在一篇小說中的重要地位。

不僅是情節在帶動人物,更重要的是人物在推動情節的發展。

如果將一篇小說形容成樹,那麼情節是故事的主幹,人物就一定是故事的根鬚。有根,才能長出參天大樹。

蘇文琪聽得津津有味,這些不像語文老師一樣會跟你分析人物性格和文章內容來反映作者要表達的東西,畢竟枯燥乏味。林明是透過分析人物,來告訴一本小說該怎麼去寫,告訴她,應該怎樣利用人物,進行情節的帶動和推續。

前者是課本上要求瞭解和背的東西,講述時代背景,反映社會現狀與作者傳達的精神。後者則完完全全是寫作的知識,手把手告訴你怎麼去寫一個人,然後他的性格發生怎樣轉變,從而造成人物結局喜劇或者悲劇。

其實不僅是小說,戲劇、電影、散文、影視的結構都差不多,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也有些開端就給你來一段高潮的,故意製造懸念,不過大體萬變不離其宗,都是這個套路。

將人物對情節發展的重要性敘述之後,林明才道:“所以要想寫小說,就得先想好人物,你要寫什麼樣的故事,有一些什麼樣的人,然後根據這些人的性格特點,故事會怎麼發生,這就是小說。”

“我明白了。”蘇文琪很聰明,一點就透。

“明白了就嘗試寫一下。”林明見道服務員端上來兩盤牛排,目光就隨著牛排而動,邊看邊說道:“你可以試著先想一個人物,然後圍繞這個人物發生了什麼故事,寫一篇短文出來。”

見到林明只盯著食物,蘇文琪很不爽地道:“你這個人太沒禮貌了吧,跟別人說話還看著其它地方,你腦子裡就只有吃的嗎?”

林明搖頭晃腦地道:“我這一生,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牛排下來,林明迫不及待地用刀切開品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