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是千禧年進入內地市場,但總銷量不過幾萬臺,無足輕重。
有資料顯示,2001年的時候MP3在國內銷量大概在2030萬臺左右,數字不多。到2002年,MP3主要品牌依舊與外國進口為主,總銷量大概在52.8萬臺左右。銷售總價格為7.5億,平均1480元一臺。
看上去,這個數字依舊很普通,產量不是特別大。但到了2003年,就非常恐怖了。國產MP3正式崛起,聯想、方正、華旗、愛國者等數家品牌加入這個市場,短短一年內,MP3產量和銷量相比於去年,增加了十倍不止,一年銷量達到了600多萬臺,相當驚人的數字。最關鍵的是,隨著國產MP3起步,這種小東西的價格一路下跌,最低的時候64MB記憶體的MP3,只要400多元一個,比國外進口的產品便宜了五六倍。使得市場一下子進入激烈競爭階段,銷量劇增產量也瘋狂提升。
打個比喻。
在2002年的時候,MP3市場價格,外國進口的在10003000上下。像蘋果在2001年推出的iPod,2910元。三星YP55H,1580元。現代HY316,1990元。這些進口的MP3音樂播放器,價格如此之昂貴,無怪乎當年銷量這麼低。
可到了2003年,國產MP3進入市場,很快打起了價格戰。這種小巧玲瓏的隨身聽從當時候的一千多元,一路下跌,到2003年年末的時候,普遍已經降價到400500元一個。到2004年,幾乎每個學生都能人手一臺。
短短兩三年,這種音樂播放器,將徹底取代20多年曆史的磁帶隨身聽和光碟錄音機的作用。林明成長在那個年代,對於年輕人的喜愛和市場變化,瞭解得一清二楚。
侯文輝點點頭,說道:“現在就等趙總那邊的訊息,一旦確定的話,我們就立即改變公司策略,同時投入資金到我朋友那邊做這個MP3。”
“嗯。”
林明道:“這事兒就先等趙總訊息,我過來是有另外一件事來問問。”
“什麼事,你說。”
“是這樣的,我想知道咱們公司跟港城、寶島還有國內一些大型傳媒公司有沒有聯絡,我想得到他們旗下藝人的歌曲版權授權,不知道有什麼方法。”
“版權?”侯文輝奇道:“你要版權授權做什麼。”
林明解釋道:“我做的那個音樂網站需要放歌上去,彭晨建議我放盜版的,但我覺得盜版的長久不了,遲早有一天要受到法律的懲罰。更何況就算將來逃了過去,一樣也有自身汙點,所以我想聯絡一些大型公司,找他們要版權。”
林明做音樂網站的事情,侯文輝和梁曉嶽都知道,而且這個事兒他曾經找過兩人看有沒有興趣投資。但當時候他們並不看好這個網站的用途,原因之前也說過,它在MP3出來之前,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侯文輝和梁曉嶽都沒有要做的意思。
如今林明已經跟他們講過MP3即將大規模面世的訊息,侯文輝腦子靈活,很快反應過來:“你做這個是為了迎合即將到來的MP3市場?”
手上有了MP3,你總得找地方下歌吧。2002年千千靜聽還在研發,無法提供下載服務。而且歸根到底,千千靜聽也屬於盜版,處於灰色地帶。只是那個年代對於網路版權有漏洞,才被鑽了法律空子,將來很容易被查封掉。
林明的網站,正是彌補這個缺口。
“是的。”林明說道:“所以我希望聯絡到那些公司,進行合作,將版權授給我們網站提供下載服務。這筆服務是收費的,你想一下,如果下載一首歌要5毛錢,下載一百萬次,那該是多少收入?更何況一般那些公司手中掌握的歌曲版權又不是一首兩首,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共贏的局面。即便我們的網站沒有做起來,他也沒什麼損失。因為到時候肯定會簽署合約,這個版權授權只用於網站聽取和下載功能,不會用到其餘商業牟利上。你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嗎?”
“可行。”侯文輝很認真地點點頭說道:“商人都是無利不起早,更何況還是這種無本買賣。”
這個方案如果放在後世,那些手中掌握大量版權的娛樂界大佬肯定呵呵一笑。
未來各大音樂門戶激烈競爭,到處購買版權做正版音樂門戶。手中捏著大量正版版權,根本不怕沒人買,各路大佬待價而沽,就等著這些音樂門戶送錢上門。不僅一首歌要花錢買正版,還得做購買下載分成,賺錢門路相當舒服。
可這是什麼年代?
這是個沒有任何音樂門戶的年代。
手中握有版權,相當於握著一張廢紙沒什麼區別。
因為等歌曲一發售,專輯銷售結束,版權基本就沒了作用。除非有別的歌手想翻唱,才會到手上購買授權,而且這個價格不高,只是授權的話,相當於白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