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思忖了一會兒,道:“燕王年紀也不小了,既然他在長安待著不消停,就早點去封地吧。”李世民詢問長孫皇后,道:“皇后以為如何?”
長孫皇后心知李世民還是不忍處置兒子,讓他去封地,等於是變相把罪給免了,她心中有些不快,沒有回答,而是看向了行刺時間的“受害者”李牧,問道:“你覺得如何?”
李牧低眉順目道:“臣覺得陛下十分之英明。”
長孫皇后哼了一聲,道:“你們君臣都覺得妥帖,我也沒什麼好說了,不知陛下打算把他封在何處?”
“揚……”
剛出來一個字,長孫皇后便豎起了眉頭,道:“揚州魚米之鄉,富庶非常,陛下打算把一個犯了錯的皇子,封在這等去處麼?”
“呃、”李世民被噎了一下,有點不知說什麼好了。
其實李佑的年紀,遠沒到要分封的時候。通常皇子要在成年之後,才會被去封國。而被重視的皇子,通常都是遙領,稱之為“不之官”,享有封地的收益,卻不用去履行治理的義務。歷史上李泰就曾多次加封,封地高達二十二州,卻特許‘不之官’,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優待,才讓他有了爭奪皇位的心思。
李佑的母妃,貴為四貴妃之一。按道理來說,他也應該享有‘不之官’的待遇。提前分封,已經是很嚴重的懲罰了。李世民便想給他多少找補一點,封一個好去處,也讓他未來的生活優渥一些。
但長孫皇后不許,他也沒辦法,抿了抿嘴,道:“那皇后來決斷,皇后覺得哪裡合適?”
長孫皇后怎肯做這樣得罪人的事情,眼眸一轉,把皮球丟給了李牧,道:“李牧,你覺得哪裡合適?”
李牧心道,好嘛,你們倆都當好人,壞人讓我幹?好去處,皇后不樂意,壞去處,擺明了李世民不會高興。李牧琢磨半天,也沒個頭緒。主要是他來到長安就沒離開過,也不知道哪兒好哪兒不好啊!
李牧雖然對唐朝的歷史不甚瞭解,但他看過《貞觀長歌》啊。電視劇裡面李佑是被封為齊王,貞觀十七年在齊州造反。既然想不到好去處,得嘞,咱還是尊重歷史吧。
主意已定,李牧清了下嗓子,道:“陛下,臣以為齊州很不錯。”
李世民耷拉著眼皮瞅著李牧,沒好氣道:“別以為朕不知道你那點小心思,竇娥死在齊州,你小子還真是小心眼!”
李牧愣了一下,他還真沒想到這個茬,他把竇娥冤改成齊州,完全是為了噁心山東士族,只好苦笑道:“陛下,真是巧合,要不臣還是不說了,陛下您定吧。”
李世民倒是想自己定,但看長孫皇后的臉色,恐怕他也定不了。齊州雖比不了揚州,但也算是富庶之地,總比發配到瓊州好,嘆了口氣,問長孫皇后,道:“齊州,皇后覺得可以麼?”
長孫皇后看了看李牧,又看了看李世民,緩緩點頭,道:“李牧考慮得周到,齊州可以。”
這叫什麼話呀!李牧滿臉無奈,長孫皇后這麼說,等於是坐實了他是故意的。有心想解釋幾句,尋思一下還是什麼也沒說,解釋和不解釋,有什麼意義呢?反正李佑肯定是恨死他了。
定下來了,李世民叫過來一個高公公帶過來的小太監,讓他去傳旨。改封燕王李佑為齊王,任齊州都督,同州刺史,督齊、青、萊、密四洲軍事,令他拜別母妃,即刻就番,不得拖延。
這都是皇子赴藩的應有之義,長孫皇后也沒有提出什麼意見。督四洲軍事,已經是降格了,按道理來說,母妃貴為四妃之一,至少也是督周邊八洲軍事,這樣才不會有人掣肘,僅僅四洲,比普通皇子也稍有不如。
旨意傳出,朝野又是譁然。在這個敏感的時節,忽然出現這麼一檔子事兒,所有人都不明白是為什麼。很快,又有訊息傳開。刺客中有一人是燕王府的刀槍教頭,逐鹿侯查明之後,把人剁碎了裝在匣子裡送到了燕王府,嚇得燕王尿了褲子。緊接著就藩的旨意就來了,很難讓人不把這兩件事聯想起來。
李佑與李牧的過節,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李佑派人摻一腳,眾人不覺驚奇。但因為這事兒被迫提前就藩,卻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由此也可見,皇帝的決心有多大,就連自己的兒子牽扯其中,都要如此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