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鐵了心不再過問冀州軍政。使他原本的麾下各謀出路。
許多人都選擇崛起的袁紹,但是有的人不這麼想。
以前他們沒有選擇,現在有的選擇了。
因為劉凡的勢力已經連線冀州。
韓馥舊部,有的人可以選擇投靠劉凡。
潘鳳便是其中之一。
潘鳳和袁紹有仇,自然不會向袁紹屈服。
潘鳳連夜集結麾下一萬能開硬弓計程車兵,來到鄴城西。
“袁紹是一個奸詐的小人,吾等若是隨著冀州一起投靠了他,一定沒有好下場。不如西進一點,投靠大仁大德大智大勇的丞相。吾等一起在那裡共取功名。”
暮色之下,潘鳳對著雄壯的軍士說道。
“尊者仁義,是眾所周知的。奈何吾等家人還在冀州啊!”
一名司馬嘆氣的說道。
這名司馬說出了大部分軍士的心聲。
劉凡軍中雖然有不少冀州兵,但他們在都是慕名去投靠劉凡的。許多人都帶上了家人。
而這一萬能開硬弓計程車兵,都是冀州人,家都在冀州。這確實是一個很難的選擇。
“這有何難?趁袁紹還沒有掌控冀州,帶著家屬,奔往河內。就算是流民,丞相也會置房置地,更何況吾等軍士親屬。袁紹是世家大族,不懂體恤民情,冀州遲早都會被其破壞。若還戀鄉,等丞相平定冀州後,吾立下赫赫戰功,榮歸故里。”
潘鳳向軍士說道:“在此地去河內,毫無險阻,只要將親屬帶來,直接入河內。家人過上安穩的生活,吾等身為男兒,建功立業。這不正是諸位所追求的嗎?”
軍士聽潘鳳一說,是有道理。
“好!吾等聽從將軍的!”
眾軍士開口說道。
“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請諸位卸去衣甲,放下弓箭。只拿短兵防身,快去快會。吾就在此地,守著諸位的盔甲兵器。”
潘鳳向眾人吩咐道。
軍士遂卸下盔甲,連夜散去。有一部分軍士家在魏郡,很快就將親屬接了過來。
但有一部分遠在常山、中山一代,來去需要一段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