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吳傑一直相信,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只要有足夠利潤,就有人願意冒險。
在當今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人們越發追求‘快餐式’娛樂。
人們總是渴望看到最新鮮、最精彩的,無論是八卦新聞,還是影視作品。
人們始終希望得到最簡單、最直接的,無論是生活享受,還是賺錢謀生。
所以催生出了急功近利、沽名釣譽、弄虛作假等各種亂象。
以最浮華混亂的影視娛樂圈為例。
明星們為了名利,可以虛構各種人設,好爸爸、好男人、高學歷、美少女、萌吃貨……
有了好的人設,便開始刻意維持相應的形象,將生活也變成了演戲。
比如戲裡是無微不至、細膩溫柔的陽光暖男,而戲外的生活中,也要維持這樣的形象,即便自身是多情渣男。
比如演戲精湛,總是學識淵博,知書達理,令粉絲們覺得高山仰止,那麼生活中也要努力維持‘學霸人設’,即便本身就是一個學渣,但也要弄虛作假成為學霸。
有了人設,再進行各種炒作,粉絲多了、名氣大了,廣告代言、影視片約、綜藝邀請等等賺錢機會,自然而然就源源不斷了。
而那些廣告商、影視方、綜藝欄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與有名氣有粉絲的明星合作,才會有流量,才會有炒作話題的資本。
請那些不知名的、過氣的,怎麼帶來流量?怎麼吸引關注度?
萬一收視率不行、票房不夠好,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所以請當紅的流量明星,可以儘可能降低風險,而這也就促使了明星們,使出渾身解數,也要讓自己‘當紅’,這也就構成了一個利益迴圈鏈。
而在這個鏈條當中,網路黑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他們既要幫明星們炒作,將屁大個事,也炒作得人盡皆知,又要幫片方刷量,比如收視率不行就刷上去、票房不行就砸上去、熱議度不夠就狠狠炒……
當然。
在這快餐式娛樂至死的年代,網路黑產不止是服務於影視娛樂圈。
在平民大眾中,也格外常見。
比如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閒暇之餘看短影片。
短短几秒或幾十秒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很多搞笑的、惡作劇的,見識到別人的生活、奇特的景象等等。
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足夠的消遣娛樂,很多人都沉醉於此,有時候一刷,不知不覺就是一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