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長老的魂身依然是鶴髮童顏,三綹長鬚,青衣道袍,不拿浮塵不拿劍,也無星冠也無篆。全身並不像一般四境之魂體,周身如玉,寶光氤氳,白光環繞。除了感覺他的魂身面板更加光滑,蘊涵生機,其餘整個跟真身差不了多少。
凌朗不由暗暗心驚,莫不是眼前此位老者,已經要步入傳說中魂珠在握,天人通達的五境?
魂體初醒,那怕不去修煉,時間一到,都能讓人的魂魄變得強大,血氣元陽旺盛,進而改變身體素質,幾乎很難再生什麼病,壽齡也大大增加。
然後只要有適當的修煉方法,各人花的時間不等,就能魂身相離,七智通竅,神遊物外。魂體二境到魂體三境,也大多可以熬出來的。當然時間和耗費的各種輔助資源,使用得越少,證明天賦俞高。
但三境到四境是所有魂體者的一個分水嶺,因為很多魂體者,終生都停留在三境裡。無論如何勤奮修煉,用了何種手段,借了什麼外力,除了對魂能的理解和操控魂體的嫻熟,境界始終只能留在三境巔峰,玉身成“聖”,再不得寸進。三境到四境的提升,真正考驗一個魂體者的天賦,還有頓悟的機遇。
如果說三境到四境,只是一個分水嶺,那麼四境到五境,就是一個天塹。而且即使在四境裡的差別,也遠比之前的三境,要大上許多。都說四境前只分初中高三階,而且經常有些妖孽之人,初階的可以打敗中階的,甚至和高階的打成平手。但到了四境以上,不但只分初中高三階,每一階又各分三小階,也就是有九個層次要去艱難搏鬥,而且幾乎再沒有低階對抗高階的可能。當然有些手持秘寶,靈寶的,或許機會,但神物靈寶這種東西,可遇而不可求,世間留存,屈指可數。
什麼叫魂珠在握?就是魂念已經成了一個天地母體雛形,就像一枚種子,裡面已經能演化陰陽,不過五行不足,還沒能真正成為一界。這種人可以說脫離了“人”的範疇,已經可稱之為陸地神仙。達到天人通達,轉念之間,萬物為之所用,不再單純靠魂能,去影響別人的魂體。已經可以呼叫天地之力,直接作用於肉身和現實的物體之上,五境巔峰,已經有初步的毀天滅地之能。
六境之上則是真正成了袖中乾坤,掌中佛國的大能。六境巔峰,甚至能演化一方天地的生滅。而演化洪荒,感悟宇宙,這是聖人之後,妄求能追求大道,證得混元,最好的途徑。
白起軍魂作為千古殺神,萬古統帥。當年兵鋒所向,天下震驚,又得華夏龍脈滋潤千年,機關算盡,亦不過勉強到五境巔峰,還算不得大圓滿。關公聖魂這最接近本體的武魂,得千年誦唱敬奉,又得其它兩主魂、一分魂的氣運,還停在五境巔峰,甚至因為有損,連赤兔馬和青龍刀,都還不穩固,不能隨心所欲。加上兩大守護神將,身後的周倉和關平,已經立於其它兩主魂之後,所以只能暫時望六境而不得。
正是清楚這些,所以凌朗在看到田長老竟然有五境的跡象,才會這麼的驚訝。眼前這位自稱老道的慈祥老者,不知道已經多少歲,如果他不涉及這凡間之事,估計都能早早飛昇,從此逍遙萬界,謀求長生不滅。
飛得越高,飛得越快,九天罡風和天地雷威就越大。這是天道考驗魂體的手段,正所謂天威難測。如果隨便一個人神遊物外,就能飛上九重天,那麼天庭不成了趁圩,不成了菜市場超市?
而正是因為確認了凌朗已初涉四境,田末然才敢帶著他,飛上這寒風凜冽的山之巔。
飛出“峽谷”上方的空隙,然後有一個石臺,四丈方圓,周圍沒有任何的欄杆防護,抬眼望去,天長地闊,無一遮擋。
都說雲山主峰不到四百米,但是凌朗覺得自己現在所處肯定超過五百米之高。凌朗甚至還能看到對面山道上的一些遊人,能隱約聽到他們的說話,但是明明這塊石臺高高臨立,竟然從來不被人發覺,必然是被龍魂的人設下守山迷陣。這種手段,在洪荒遠古,基本每一處靈山秘地,都會有。所以凌朗之前就覺得,那陶潛陶大家書中所述的桃花源,肯定是存在的。甚至崑崙瑤池聖地,估計以往也是有的,只是到了如今,是否已經被某些大能,用通天手段,開闢成一界,不得而知。
護山大陣,雖然已不常見,但是對於存在近千年的龍魂,應該也不是難事,不然怎麼能這麼長久以來,依然能保持它的神秘?普通人根本聽到沒聽過,更別說能查到有關它的資料了。最多也是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推測可能有著神秘組織,一直隱藏在華夏國的背後。
田長老到了這個石臺之後,沒有馬上說話,倒好像饒有興趣,在俯瞰山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