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沙山,小雷音寺。”
到了。
一路顛簸。
車馬勞頓。
四月初四,抵達小雷音寺,一切跟預計的沒有差別,路上萬分順利,越過東境長城之後,沿途便是一些山岩戈壁,荒蕪之中偶然有菩薩廟,內裡倒是乾淨,香火也不會斷,看來一直有人打掃,這點與大隋境內截然不同。
寧奕早年時候棲身的西嶺,菩薩廟都是破破爛爛,清白城周遭甚至有鬧鬼一說。
一人不進廟。
而東土則無這個顧慮。
東土與境關長城的接壤之處並不繁華,大部分想要翻越境關的偷渡者,都死在黃沙之中,風若大些,甚至會吹出白骨沙粒,想入東土難,想出東土也難。
這裡仍屬於大隋。
這裡已不屬於大隋。
那座境關長城,攔住了佛門的香火,也限制了皇權的延續……大隋皇族的威信,在這裡便顯得“力有不逮”,靈山是絕對的主人。
而“寧奕”的名字,也不再像是大隋境內那麼好用,越過那座東境長城,在嚴世臣之後,應該就不會再有人,因為“蜀山小師叔”這個稱號,來給寧奕面子。
這是好事。
寧奕和裴丫頭終於可以卸下那些“偽裝”,坦坦蕩蕩的以真面目示人……因為這裡根本就無人認識他們,這裡的苦修者認識每一位寺廟裡供奉的菩薩,佛陀,但卻絕不會有興趣認識“大名鼎鼎”的境內來客。
蜀山小師叔也好,紫山未來山主也罷。
在這裡。
寧奕就是寧奕,裴靈素就是裴靈素。
鳴沙山的山門之下,已經有了許多苦修者,這些人大多帶著“願力石像”前來,想要在“浴佛法會”之中改變自己的人生。
除了“盂蘭盆節”,這便是東土最盛大的節日。
靈山的諸多大人物,都會到場,許多苦修者在偏僻廟宇之中修行,願力細分,亦有區別,能夠在這場法會的對決之中嶄露頭角,便有機會得到更多的關注……東土是苦修者的聖地,但一樣是競爭殘酷的修羅場,這世上的資源總是屬於少部分人的,若是不爭不搶,那麼很有可能就是一無所獲。
中州是如此,東土亦是如此。
想要拜入靈山,總不能等著天上掉餡餅……有些事情,是要去爭取的。
靈山據說有三萬六千座寺廟,三萬六千柱人間香火,佛龕菩薩,有意來參加浴佛法會的弟子,也極少數是“孤身一人”,大多背後已有師門的支援……一人得道,拜入靈山,便是極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