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盆節,七月十五,在大隋境內被稱為‘中元節’。”
雲雀感受著身下馬車的顛簸,他緩緩說道:“中州境內祭祀先人的節日,也有民眾稱其為‘鬼節’,說是陰氣大盛,百鬼夜行……事實上,這是靈山的盛大節日,《大藏經》裡曾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
“佛陀十大弟子之中,有位‘目犍連尊者’,容貌端正,品行超凡,被譽為神通第一。”雲雀回憶著自己腦海之中的經文,掀開車簾,望向車外,說話的聲音相當有感染力,讓人聞之如墜畫境,“這位尊者證道之後,惦記亡母,以大神通看到了自己母親的業報,因貪戀深重入故而墜入‘餓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
靈山香火,千萬年不絕。
佛經之中闡述了一個完整的“世界”,六道輪迴,因果報應。
所謂六道,便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而貪念過重,便會墜入“餓鬼道”。
雲雀說這個故事的時候,神情無悲也無喜。
“目犍連尊者將其神力化作食物,送至母親身邊,只可惜其母貪念不改,見到食物生怕其他惡鬼搶食,一起貪念食物入口即化為火焰,焚燒身軀,無法下嚥……本是好心,卻只能徒加痛苦。”
寧奕饒有興趣聽著這個故事。
“後來呢?”
雲雀頓了頓。
“目犍連尊者請教佛陀,佛陀告訴他,‘七月十五,結夏安居,靜心修行,法善充滿’。”車廂內始終半闔著眼的女子,神情未有變化,夢囈一般低聲開口,“目蓮遵佛旨意,盆羅百味,供奉僧眾,憑此慈悲心,救渡其母。”
丫頭微微停頓了一下,抬起眼來,望向寧奕。
“這就是‘目蓮救母’的故事,靈山信徒把‘因果’看得很重,萬事萬物皆有起源,那位尊者的故事在東土無人不知,只不過到了大隋,皇權之下,‘盂蘭盆節’的佛教氣息便被衝散了。”裴靈素望向雲雀,道:“大部分中州人,‘佛陀’是知道的,但‘目蓮尊者’可就不清楚了。”
小和尚笑著合十,道:“裴姐姐懂的真多。”
寧奕笑眯眯道:“那可不是,上通星輝,下通符籙。”
他望向車窗之外,感慨道:“其實……小僧想說的,不是‘目蓮救母’。”
“嗯哼?”丫頭挑了挑眉。
三人從小巽寺離開,已經過了好些時日,丫頭的“嗜睡”症狀雖然有所減輕,但仍然每日需要睡眠五六個時辰,而佛門講究“入定”,雲雀經常像是一塊石頭,坐在車廂上閉合雙眼,便沒了氣息,若不是寧奕神魂探查,還能感受到小和尚微弱的鼻息,他甚至可能會覺得……這廝已經死了。
小小年紀,能有如此“造詣”。
戒塵大師收了一個好徒弟。
雲雀的身上還有青澀氣,只不過舉手投足,談吐之間,那股掩蓋不住的“靈氣”,實在很難讓人不喜歡。
除了有些傻乎乎的倔,其他一切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