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筠眯了眯眼:“嗯,這十數個姑娘,我連名字都還沒太記清,最顯眼的,便是姜蟬和潮衣了。”
她接著道:“潮衣長得好看,做餅好吃,不過她總是獨來獨往的,似乎人緣不好。姜蟬看著惹人憐愛,我總想捏捏她的臉蛋,她也更得人喜愛,往日裡無論去哪裡,都是成群結隊的。不過,我不喜歡與姜蟬走得最近那兩個姑娘。”
“為什麼?”
金小樓抬眼問她。
綠筠撓撓頭:“那兩個姑娘,剛剛一進這門便使勁的說人家潮衣的壞話,別人是什麼樣的人,我們自有眼睛會看,有心會去分辨,哪裡要她們來多這個嘴?”
“沒錯。”金小樓點點頭,“她們這急吼吼的趕著來說人家的壞話,反倒顯得小人了。”
金小樓笑了:“我與你一樣,也不喜歡她們。”
綠筠噗嗤一聲:“要不然我們怎麼能這樣要好呢?相似的人總是扎堆在一起。”
剛說完,綠筠又搖了搖頭:“不過,也不能這樣說,我看那姜蟬還是蠻好的人。”
“未必。”金小樓出聲,頓了頓她才到,“人久見人心吧,總之眼下,這琳琅坊裡的姑娘,我們均一視同仁,別疏遠了誰,也別親厚了誰。”
“嗯。”綠筠頷首。
“對了,你見到長安了嗎?”金小樓又端起茶來喝了一口。
“見到了。”綠筠答到,“昨日下午在虹園門口見上的,只是沒說上兩句話,那南陽便出來了,我不想見到她,隨即就走了。”
說完,綠筠跟著抱怨了一句:“這長安城裡,怎麼這麼多我討厭的人。”
金小樓笑了笑:“長安城太大了,城越大人便越多,人越多,自然什麼人也都有了。”
“那長安有說什麼時候去烏黎江嗎?”
綠筠點頭:“說就是這幾日。”
……
第二日一早,天還未亮,金小樓便去最近的鐵匠鋪,讓師傅依著樣式打了兩個罐頭盒子,然後按照昨晚問潮衣的法子,買上了做茯苓餅的全部材料,這才回到琳琅坊。
潮衣在自己房中燃了小灰爐,待金小樓一進來,趕緊接過了她手裡的東西。把材料放在一邊,舉著那小鐵盒子問:“就是這東西能讓茯苓餅放上兩三個月?這不就是普通的小鐵匣子麼?”
金小樓點頭:“就是小鐵匣子沒錯,我們做兩個,一個送出去,一個留在自己這裡,三個月後再開啟,看看茯苓餅是好是壞!”
“這主意好!”潮衣好不容易又笑了起來,“我得親眼見了才敢相信。”
聽著潮衣的指點,金小樓打散了糯米粉,加了雞蛋和蜂蜜和成團,捏好了形狀後,將碾碎的山楂、桂花和豆沙包進去,又夾了一塊潮衣醃製好的甜桃,揉好了壓成薄薄的一張餅,放爐子上細細的烤乾,烤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