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傻眼了,此刻她從王甫的臉上讀不到那種平時恭恭敬敬,她從他的臉上只看到兩個字:吃人。
好了,執行完這幾步,太監們勝券在握!剩下的,就是對付竇武和陳藩了!
於是,由鄭颯持節,率侍御史、謁者等人前去捉拿竇武!
知識分子往往有個優點,那就是凡事墨守成規,按部就班,做事有條有理,有理有據,但在某些鬥爭中,這個優點就變成了缺點,竇武和陳藩為他們的這個致命的確定付出了代價。
當然,竇武不是傻子,不是書呆子等死。畢竟宦海沉浮多年,他的嗅覺也是相當靈敏的。
聽說鄭颯持節來訪,他就知道宮裡出事了,而且是大事,否則鄭颯怎麼可能從牢裡走出來呢?
面對來勢洶洶的鄭颯,此刻他也顧不得什麼大將軍身份了,只好開溜,畢竟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更不能吃太監虧啊。
於是,大將軍前面跑,太監們在後面追,眼看快追上了,竇武卻站住了,太監們也站住了,但是鄭颯沒有學過兵法,不懂得窮寇勿追的道理,而且他們追的還是朝廷的大將軍。鄭颯剛要下逮捕命令時,亂箭射出,射死了他們很多人。
竇武溜到了自己的侄子、步兵校尉竇紹那裡。
叔侄二人商量後,決定以武力解決。於是集合了北軍五校數千士兵,開進都亭,竇武下了一道鐵令“黃門、常侍等人叛變,眾將士要盡力誅滅,立功者有封侯及重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怕未必!
再說陳藩,他也察覺出了異樣,知道宮裡出了大事。這位70多歲的老頭子著急了,坐不住了,他打聽道竇武已經和他的侄子率兵開進都亭,他可沒有兵權,手裡也沒有多少人,但是他恨太監,看到竇武行動了,他立即決定去棒棒場子,但是,這一幫,卻把自己的老命搭進去了。
事情是這樣的,陳藩組織了自己的門生等80餘人,手拿斧、刀還有農具等武器,就衝進了宮裡,這明顯是去拼命的,也是去送命的,太監們早就控制了皇宮,別說七八十人,就是千百正規軍也未必就能闖得進去,何況陳藩帶來的還只是烏合之眾呢。
當然,這八十多個人也是勇氣可嘉,手持武器闖進了承明門,一路奔到了尚書署門前,碰到了趕來的王甫。
“我說陳大人,您不好好在家待著,帶這些人拿著武器喊殺震天闖進宮門,這是要造反麼?我看你和竇武穿的一條褲子把,竟敢造反!”王甫面帶殺機。
“大將軍忠心為國,明明你們造反,卻誣陷他造反,真不要臉!”跑了一頭汗水的70的老頭陳藩此刻已是氣喘吁吁,聽到王甫這話更是氣上加氣,說話聲音更大了。
“來人,將這夥手執利刃闖進皇宮的反賊拿下!”王甫也失去耐心了,懶得廢話了。
幾百人將他們團團圍住,十幾個人一擁而上,將老頭子摁住綁了,送往北寺監獄。
看見自己的老對手陳藩陳大人被押送進來了,看守監獄的小宦官來勁兒了,一頓拳打腳踢,還威脅道:“晚上更有你老頭好吃的!”
結果到了晚上,幾個小太監受到了宦官頭子的指示,給了已經被他們折磨的奄奄一息的陳藩最後一刀,於是陳大人再也沒有看見第二天升起的太陽!
可憐陳大人啊,宦海浮沉幾十年,從黨錮之禍被罷免他失望了,到靈帝登基他再一次殺了回來,再一次看到了希望,然而最後得到這麼個下場,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這個世界上,我相信,沒有人比陳藩更恨太監,也沒有人比陳藩更想將太監殺個乾淨,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太監們徹底的摧毀了陳藩,從他的心靈和肉體,陳藩一直想報復,然而採取的方式過於極端了,以至於年老體衰還放不下仇恨,其實他不知道,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辦法——同樣,報復也絕對醫治不了傷害。如果恨一個人或者一些人,解決辦法就是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消失,那這個世界該有多可怕?
不過,沒關係的,陳大人,太監總有一天會被消滅的,你的仇恨會有人記著,會有人為你出氣的,就在不遠的將來。
當然,除掉太監的不是竇武大將軍,而是隔了幾十年後的某一天,某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