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車子、票子、女子、男子全有了,還缺什麼,就是房子,據記載,梁大將軍和他的老婆大興土木,修建豪宅,有意思的是一個在街的這邊修建,另一個在街的對面修建,所謂夫妻二人隔街而望,豪宅修建的那叫個闊氣,裝修的那叫個豪華,除了五星級酒店的配置,還有仙氣雲霧繚繞的圖案裝飾,小橋流水的江南設定,簡直就是不對外開放的私人公園,夜晚樓臺歌聲不斷,美女歌姬來往不絕,管絃樂舞之聲讓那些前來拜訪的客人無法進入,只能向看門人“送禮”,所以就連他們家看門的人都是肥差,對於就業壓力非常大的社會來說,看門人也未嘗不是你考慮的崗位。
元嘉元年(151年,年僅19歲的青春期皇帝為了感謝梁某人,盡然召集全部公卿大臣商議對其封賞,於是乎便有梁大人的自己人說梁冀可以入朝不小步快走,可以佩劍穿鞋上殿,謁見皇帝可以不自稱名,享受和蕭何同等的儀禮規格;將定陶、成陽剩餘的編戶全都封給他,這樣他的封邑就增加到四個縣,和鄧禹相當;賞賜給他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比照霍光的標準,以突出表彰他的首功。每次朝會,和三公分別開來,獨坐一席。十天入朝一次,平議尚書事務。將這些宣告天下,成為萬代法制。
但是梁冀覺得他們奏請的禮遇不夠優厚,很不高興。
於是他專橫行事,玩弄權勢,一天比一天兇殘放縱,各種大小的機要事務,沒有一件不是先徵詢他的意見才做出決定的。宮中的衛士侍從,都是他親自安置的,宮中的起居生活,每一個細節他都能瞭解清楚。百官升遷,都要帶著箋記書札先到梁冀門上謝恩,然後才敢去尚書省。
梁冀惡行種種不能一一列舉,反正大興土木、好色專權,還擅殺忠良,
不能說桓帝的大臣沒有一個好的,吳樹就是個例外,此公被皇帝派人出任宛縣縣令,上任之前向梁大人辭行。此時梁冀的親戚朋友有很多在宛縣境內。梁冀便為他們說情,託吳樹關照。吳樹回答說:“小人幹壞事,都應該殺掉。將軍您憑藉皇后的尊威,擔任大將軍的職務,應當獎掖賢良,裨補朝廷的缺失。宛縣是個大都會,士人薈萃的地方,自從我侍坐聆教以來,沒有聽您稱讚過一位忠厚的長者,而託我照應那些不該照應的人,我委實不敢聽命。“梁冀聽了默不作聲,心裡很不高興。當吳樹到達宛縣,就殺掉了危害百姓的梁冀門客數十人。梁冀從此深恨吳樹。
後來,吳樹調任荊州刺史,行前向梁冀辭行,梁冀設宴為他餞行,暗中在酒裡下了毒藥。吳樹一出門便死在車上。
郎中袁著就是其中一個,當時十九歲,看到梁冀兇殘放縱,壓制不住內心的怒火,就向皇帝上書說:“我聽說孔仲尼嘆息鳳凰不來,黃河不出現神圖,感傷自己卑賤,不能求來這些東西。現在陛下處在可以得到這些東西的位置,又已經具備了得到這些東西的條件,但祥瑞之氣至今還未出現,賢德和愚蠢的人顛倒了次序,這都是因為權臣分割了權勢,上下阻隔導致的。按四時執行的規律,功成就該身退,給予過高的爵位和過多的恩寵,很少不招致禍害。現在大將軍的位置已高到極點,大功已經告成,理應警誡自己,遵循懸車引退的禮節,高枕無憂地去閉目養神了。《左傳》說:'果實長得過於繁盛,就會壓斷樹枝,損害主幹。'如果不及時抑制權勢,那就難以保全他自身。梁冀左右的人聽到我的話,肯定會怒目而視,咬牙切齒,我只因為年幼無知而受到提拔,所以才敢不顧忌諱說這樣的話。從前,禹勸舜帝不要像丹朱那樣傲慢,周公勸誡成王不要像殷王紂那樣迷亂,希望皇上能廢除誹謗之罪,讓天下的人都能開口說話。
這奏書遞了上去,但是很快,梁大人的耳目就給梁大人報告了此事,梁聽說後就秘密派人去捉拿袁著。袁著就更名改姓,後來又假託病死,用蒲草編個假人,買來棺材殯葬了。梁冀查問得知其中的偽詐,暗查詢到了他,用竹板把他打死了,並把這件事隱瞞了起來。
袁著的好朋友劉常,當時在社會上名氣很大,梁大將軍便召他來補令史這樣的小官缺額以侮辱他。當時郝薭、胡武,都愛發表正直的言論和高深的見解,他們都和袁著是好朋友,郝薭聯名上書三公府,推薦天下志行高潔之士,偏偏不向大將軍推薦。這讓梁冀大為惱怒,又懷疑郝薭等人是袁著的同黨,於是他命令中都官發公文捕捉那些向三公府上書薦賢的人,把他們都殺了。還殺害了胡武一家,共殺死了六十多人。郝薭以前逃走時,知道不免於禍,就用車子拉著棺材到梁冀家上書。書信送進去後,他就服毒自殺了。這樣才保全了他的一家。等到梁冀被處死後,朝廷下詔以禮祭奠袁著等人。
公元158年,漢朝掌管天文的太史令陳授告訴比爾說日食的災異,應歸咎於大將軍,被梁大人知道後,逮捕陳授嚴加拷問,陳授死於獄中,這件事,讓桓帝很生氣—大怒。
人總會走向成熟,隨著年齡的成長,人也會慢慢的對某些事有了隱隱的自我主見,並用感覺和理智去感受判斷某件事的好壞。男人的成熟到一定的年齡,就有了獨立的念頭,因為翅膀總有一條會硬的,桓帝也不例外。對於大將軍梁冀的不斷專權,橫行宮廷內外,導致越來年齡越大獨立性越強的桓帝對自己不能親政越來越不滿,終於,他意識到了,要想辦法把這個幫他坐江山的人除掉,自己才能真正大權在握。終於,機會來了。
梁冀的老婆孫壽引薦到一個叫鄧猛掖庭後被桓帝看中寵幸,封為貴人,梁冀便向認鄧猛為女兒來鞏固自己的勢力,這個說起來輩分有點亂,鄧猛是梁冀老婆的舅舅的妻子,就是梁大將軍的舅媽,但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認個乾女人也是可以的,所以這認乾兒子乾女兒、義子義女的社交方式也是從古代就有的,所以這鄧猛從此改姓名叫梁猛了。
梁冀的死,還真要從認鄧猛做乾女兒這件事說起,鄧猛的姐夫邴尊擔任議郎,梁冀怕他不願意,就想辦法殺了鄧猛的姐夫,這算什麼事兒啊,認了人家的小姨妹為乾女兒,卻殺了他的姐夫,可見梁大將軍是一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人。
梁冀還想殺一個人,就是一個宣的人,這個宣是袁赦的鄰居,殺手刺殺的時候被袁赦發現報告給了宣,宣就跑進宮裡,將認乾女兒以及刺殺她姐夫和他的事報告給了皇帝,皇帝聽後便和中常侍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個人定下誅殺梁冀的計劃。
梁冀之死,就應了那句話,釣魚的反被魚釣了,什麼意思?單超賣了個破綻,讓梁冀感覺他要發動政變,按照梁冀的性格,肯定想辦法把懷疑的物件除掉,於是乎,某日,派了中黃門張惲進入宮內,卻沒想到被早已準備好的部隊把他們全部抓了起來,桓帝親臨前殿和群臣公開了梁冀之罪,派人包圍了梁冀的住宅,沒收了梁冀的大將軍印綬,改封他為比景都鄉侯。
此時的梁大將軍,才如夢初醒,才覺得大事已去,就自己乾的那些事兒,砍一百次腦袋都不冤,他突然感覺到這個皇帝的翅膀已經硬了,自己平時的注意力只在那些和自己作對的人身上了,壓根就沒有意識到這個潛意識裡什麼都不懂得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意識,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滿盤皆輸,他眼前已經沒有路了,於是梁冀和他的妻子孫壽自殺而亡。
消滅了梁冀這個權臣,桓帝的路還沒有走完,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