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兩方連日行軍,兵馬疲憊,即便今日趕到城下依舊無法攻城,還是先原地駐軍,再做從長計議,不知南帥覺得如何?”
“司徒元帥此言有理,今日攻城的確不妥,還是讓大軍稍做調整,再做打算。”
簡單商議後,兩名元帥共同決定即刻駐軍。從兩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對於樊城的具體情況,事先兩人是一無所知,並非像趙旭想的那樣,聯軍之前在與夜軍爭奪樊城。
幾日來,聯軍一直都在正常行軍,並不急著趕往樊城。而兩位元帥則一直在等待訊息,因為起初翼皇的確不同意他們進駐樊城。
經過一段時間的爭執,翼皇由於必須接受青元大國的指示,飛、揚兩國聯軍才得以向樊城進發。因為兩方元帥事先都以為夜軍還在雪國,所以行軍途中並不急著趕路,畢竟他們原本是打算直接穿過樊城前往雪國。
不得不說,夜軍駐軍樊城的情況太令他們意外,兩名元帥有許多需要查清的情況。當然在弄明白夜軍是如何佔據樊城前,他們更在意的是如何打敗夜軍。
原以為他們要穿過樊城在雪國邊境與夜軍開戰,如同當初夜軍與翼軍決戰般,可是現在他們要面對的卻是攻城,早就知曉樊城的地理優勢,攻城一事令兩名元帥都很為難。尤其是聯軍的攻城器械還在後方,還要一段時間才能送來。
原本那些攻城器械是要留到他們在雪國擊敗夜軍,等夜軍退守城關時再用,現在情況有些變化,他們要提前用到攻城器械,所以兩名元帥都已意識到他們的準備工作不夠充分。
偏偏要攻下樊城這樣一道大關,沒有足夠的攻城器械更加困難。即便現在趕製最簡單的攻城雲梯,他們都需要時間。對於兩名元帥來說,夜軍佔據樊城一事直接置他們於不利的處境。
在駐軍的命令傳達下去後,兩名元帥各自處理一些軍務後,又帶著各自部下與對方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接下來他們該怎麼做。
在他們派人來通報阮四海之前,趙旭已得收到城外哨探傳回來的訊息,知曉聯軍到達一事,後續趙旭又收到聯軍駐軍的訊息。對於趙旭而言,聯軍及時駐軍是明智之舉,不過今夜依舊是夜軍突襲聯軍的一個大好時機。
因為連日行軍,趙旭不難想到聯軍的狀態不佳,如果可以打聯軍一個措手不及,可以給他們造成很大的損失。只不過當下趙旭對於那兩名元帥的為人並不瞭解,不知道聯軍會有什麼後續動作,所以今夜突襲目前只是一種想法。
與三位主將商量一番後,基於聯軍人數眾多,己方兵力太少不容閃失的關係,最終趙旭決定放棄突襲聯軍的想法。
在與三位主將商量後,趙旭增派人手密切監視聯軍的一舉一動。與此同時,聯軍那邊同樣派出人員負責查探夜軍的底細。在樊城已經被封鎖的情況下,他們獲取資訊的途徑只有盡力抓住夜軍的哨探拷問,或是找一些對城內情況瞭解的平民。總之,在雙方開戰之前,他們要做的第一時間便是檢視清楚各自的底細。
說起來,對於聯軍的兵力多少,趙旭是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不清楚聯軍內部的具體情況。另一邊,對於夜軍的具體兵力,兩名元帥都不知道,當然有一點可以確定,夜軍的兵力絕不會比他們多,因為在與翼軍決戰時,夜軍的總人數還沒超過二十萬,在兩名元帥看來現在夜軍的兵力可能更少,所以夜軍的兵力算不上他們需要擔心的問題。
相較於夜軍的兵力而言,樊城的城防優勢才是最重要的問題。不得不說,一道城關給了夜軍一個堅固的屏障,雖然以前沒有參加過正式的戰爭,但兩名元帥還是能想到,他們要攻下樊城並不容易,這一點從當初翼國攻打西風城的結果就可以看出。
基於一道城防的存在,在攻城之前,聯軍不僅要有充分的器具準備,還要有完善的攻城策略。依據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內,聯軍的確不會輕易攻城,夜軍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準備。
拋開聯軍到來的情況不提,不知不覺一天過去,除了幾次巡視下面士兵操練外,其他時間林玄仲都在練習弓術。跟以前學習劍術一樣,剛學體術不久,越練問題越多,還沒吃晚飯,林玄仲已經有一肚子問題,只能等晚上與張大膽見面後再做計較。
不過一想到張大膽那一副威嚴的面孔,林玄仲不免覺得緊張,不知道今日一天的練習成果能不能讓張大膽滿意。
(今天發生了一件令人蛋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