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羅都議事
在與青元大國對峙後,夜國能堅持多長時間是個問題。不管怎樣,阮四海都不覺得夜國能打敗青元大國,所以從這個方面考慮,把樊城送與飛、揚兩國聯軍更穩妥一些。可對於飛、揚兩國的行事風格並不瞭解,想來想去,阮四海始終不能做出決定。
阮四海會做這麼多考慮,完全是因為樊城對於夜軍與飛、揚兩國聯軍尤其重要。可以說哪一方先佔領樊城,哪一方便掌握主動優勢。
基於樊城的重要性,阮四海完全可以用樊城做為與夜軍談判的資本。簡單點說,即便趙旭能查出來阮易等人襲擊夜軍與其有關,阮四海依舊可以用樊城替自己化解危險,這一點是阮四海與徐木的最大不同,也是阮四海沒有去想要逃出樊城的主要原因。
另外,以阮四海的勢力東拼西湊,還能組織一萬守城人員,這些人同樣可以做為談判的籌碼。
飛、揚兩國聯軍已經在翼國駐紮有一段時間,但礙於翼國的情面,兩支軍隊遲遲沒到樊城駐兵,因為於他們而言掌控樊城便意味著掌控了整個翼國,在翼國皇室還堅持自身地位的情況下,兩國聯軍還要給翼皇幾分面子。
做為出兵方,兩國聯軍已經做好出徵雪國的準備,所以他們佔據樊城不比夜軍佔據樊城有意義,再加上聯軍方面的一些事需要處理,兩支軍隊的統帥都沒有儘早佔據樊關的意向。
當下還是在得知夜軍正向翼國進軍的訊息後,兩名統帥才打算進軍樊關,以迎戰夜軍的名義,翼皇便沒有辦法再反對他們。根據行軍速度來看,兩支軍隊與夜軍抵達樊城的時間相差不多,至少還需要幾天時間。在此之前,阮四海要做的是考慮清楚到底該投靠哪一方。
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目前翼國雖然表面上還算平靜,但實質上已經風起雲湧。相較於翼國而言,夜國的形勢更加嚴峻。
前幾日,藍策帶著白水蓮等人到紫雲國與其他國君會盟,正式開啟五國會議,之後因為各種原因,遲遲沒有選出一位共同認可的盟主,甚至在會議途中因為一些分歧加大,還導致了分裂的趨向。
對於藍策而言,五國會談的草草收場是戰爭以來夜國面臨的最大失敗。如果五國不能順利合而為一,所謂的聯盟最終可能以分裂收場,到那時,每個國家都要面對亡國的危機。
原本藍策參與五國會盟是想夜國真正與其他幾國合併成一個整體,可惜在國號方面廢四留一,對五國君主而言都很艱難,因為這比單純地組成聯盟要讓五國君主為難的多。儘管五國同出一脈,可畢竟分立多年,那最終的帝王之位,沒有人想輕易放棄。
在推選盟主時,各國君主都拿出他們可以做盟主的理由,一個個鋒芒畢露。
為了更有效地應付當下形勢,藍策和其他四位國君一樣不想放棄盟主之位,可惜又都不願退步。即便夜國有兩名出色的統帥,藍策依舊不能得到全部認可,最終會談以失敗收尾。
如果早知道聯盟並沒有想象中那樣堅固,或許當初藍策不會命趙武率軍攻打雪國。現在時局動盪不安,夜國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嚴峻,如果聯盟的作用無法發揮,最先遭受打擊的將是夜國。
說起來,藍策沒有坐上盟主之位與夜國的位置有一定關係,夜國位於五國邊緣,如果藍策當上盟主不利於統籌兼顧,這是其他君主否定藍策做為盟主的原因,只是夜國如今已經壯大一倍,藍策又怎麼會放棄爭奪盟主之位。
在整個議會過程中,矛盾的激化使得談判一度失利,時間卻沒有因此停留。藍策在紫雲國的那段時間,趙武一直在關注夜國西部的情況,甚至已經把密探派到羅天大國中。前面兩戰,夜國已經完全得罪蒙國與天宇國,不用羅天大國下令,這兩個國家都不會放過夜國。
在蒙國與天宇國中間還夾著一個萊國,上次萊國的兵力並沒有損失,現在光是一個萊國就足以讓夜國全軍出動,更別說萊國旁邊還有兩個國家正等著向夜國復仇。
不難想象等羅天大國的命令一到,夜國又將面對一次大型危機,而根據羅天大國的作風來看,下一次夜國面臨的危機可能是史無前例。
趙武一直在抓緊時間練兵,可惜現有的兵力始終太少,二十五萬夜軍連守衛整個西部的邊境都不夠,更別說其中大多還是新軍。
值得一提的是在雷國的十萬援軍回去後,趙武已經把最先派去支援雷國的幾萬夜軍抽調回來。當初去的時候是七萬將士,回來時連五萬不到,值得慶幸的是這五萬夜軍都算得上是老兵。加上原先的二十五萬夜軍,目前趙武有三十萬大軍可用。
三十萬兵力不是小數,可惜依舊不足以應付即將到來的危機,除非是將在雪國與翼國的軍隊全都抽調回來,只是需要的時間太長,而且現在放棄雪國得不償失,所以趙武還保持著一慣的做法,並不打算從雪國抽調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