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那麼只要雪軍防禦物資大幅消耗,同樣會為夜軍帶來攀城的優勢。雖然不知道雪軍到底準備了多少防禦物資,但趙武覺得這場賭局他們獲勝的可能性很大。
“元帥,現在負責攻城的都是我步營計程車兵,騎營和箭營計程車兵幾乎無法起到作用,另外,現在過橋的兵力很少。與之相反,只要我們不能攻破城門,雪軍無論是哪一營計程車兵都可以擔當步兵之責。那麼實際上是我們的兵力比對方少,而且依屬下看還少個幾倍。”
“雖然我軍有二十萬大軍,但實際上我軍反而在人數上處於劣勢。請元帥恕屬下直言,還請元帥慎重考慮攻城一事。”說話的是一名步營主將,義正言辭,一臉正色地把其內心看法表達出來,說的是合情合理。
做為一名主將,地位僅次於趙武,此人原來又不是趙武的部下。雖然趙武的確帶領夜軍打了兩次打勝仗,但此人並沒有把一切功勞都歸功於趙武身上。當然這與此人對敵軍統帥的看法有關,在此人看來,現在的雪軍統帥比之前的雪軍統帥明顯更有能力。
相較而言,趙武的能力則比之前相對要弱一些,所以此人並不認為趙武的決策都對。話說回來,此人的看法還算是一種對趙武原先軍令的質疑,讓人聽著的確有些以下犯上的感覺。
好在趙武對於此人的說法並沒有任何不滿,因為在趙武看來對方說的都是實話,而且對方的分析還讓趙武意識到一些之前自己沒考慮過或是認識不清的方面,趙武反而覺得對方說的很好。
只不過對方的正確分析卻更加觸使趙武堅定要攻下城池的意志。時間緊迫,趙武沒有時間與諸位將軍詳談。
“夜軍是戰勝方佔據主動優勢,一旦此刻撤兵,夜軍的優勢將會與敵軍齊平。那麼我軍將不再有氣勢上的優勢,若本帥此時撤兵,先前吾等在軍中商議的所有事宜都將作廢。回營之後,還需整頓軍力,重新商討攻城事宜。”
“一來一回,少則三天,多則半月。到那時雪軍援軍齊聚,兵力不下於我軍,其軍統帥又並非是平庸無能之輩。我們將再無攻城的可能,即便能在城外與敵軍開戰,我軍的勝率依舊會大大減小。”
“不是本帥事先不想做好攻城準備,等皇室把攻城的器械送來再攻打西嵐關,只是那時,我軍停戰許久會漸漸失去士氣上的優勢,甚至失去攻城的必要,所以時機不等人。”
“況且那些攻城器械送來之後未必能派的上用場,雪軍要是出城迎戰,我軍哪有使用攻城器械的機會,所以本帥必須把握時機提前帶兵攻打西嵐關,先發制人。唯有打下西嵐關才是上上之計,對我軍百利而無一害。不知諸位將軍覺得本帥說的有沒有道理?”
趙武一言一語迅速把自己的分析都說出來,那些將軍們一邊聽著,一邊考慮趙武話中的意思。沒多久所有想撤兵的將軍漸漸打消他們原先的想法,那些保持中立或是主戰的將軍一個個則都意識到此次攻城對夜軍的重要性。
趙武的考慮在他們眼中非常周到,意味深遠,或許沒有之前守黃岩關時那樣用計出奇,但更有長遠意義。
正如趙武所說,時間拖得太長,會消磨己方士兵的銳氣,還會讓敵方做好充分的準備。萬一真如趙武說的那樣,雪軍轉守為攻出城迎戰,那他們堅持等來的攻城器械又有什麼用,說不定那時他們的攻城器械都還沒送過來,所以其中保持中立或是主戰的將軍們越發能意識到此次攻城的重要性。
他們不是沒做好準備是沒有時間充分準備,他們打的正是一個時機。再說雪軍同樣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兩方面的不利之處其實可以抵消,歸根結底雪軍還是隻佔了地利上的優勢而已。
現在他們要做的正是削弱這種優勢,至於方法,之前那名將軍已經說過,只要拉長戰線,雪軍的防禦勢必不會再像現在這樣頑強。
時間緊迫,一干將軍們漸漸意識到趙武那些分析的正確性以及對他們夜軍的意義,眾位將軍能揣測出趙武言語中那種主戰的意思。
“屬下願帶兵前往!”
“末將願意帶兵前往。”
……
一時間,幾名將軍紛紛表態要過去參戰,生怕多耽誤一點時間就會延誤戰機。跟著在眾多將軍紛紛表態後,剩下的那些將軍中連之前的那名極力提議撤兵的步營主將此刻都改變原來的想法。
“元帥說的正是,是末將考慮不周,”此人本來還覺得自己剛才的說法非常能令人信服,但現在卻被趙武一舉推翻,彷彿剛才列舉出來有關撤兵的分析事項都不成立般。現在連此人都表示願意出戰,趙武再沒有任何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