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此事……”張元亦皺著眉頭考慮這種可能,仔細想想又覺得不像,哪有率十萬大軍過來勸降的,逼降還差不多。於是,張元亦又看向其他將軍問道:“不知諸位將軍對此有何看法?”
見張元亦把問題展開,十幾位將軍不敢怠慢,一個個交頭接耳議論分析著“勸降”的可能性有多大。
“啟稟元帥,末將覺得夜軍是來查探我軍虛實的可能性最大,”結果一名將軍思來想去又提到之前的那種猜測上。
“李將軍說的很有道理,末將同樣認為夜軍並不是來勸降我等。”接著一名將軍因為自己想不到勸降方面的依據,只好趕快附和一聲,算是給張元亦一個交代,結果由此人帶頭又有幾人隨聲附和。一轉眼,十幾位將軍中已經有一半表示更認可之前的那種可能。
幾人連續表達同樣的意見後,張元亦與青元參軍倒是越發認同他們最初關於夜軍來意的猜測,但實際上兩人還沒得到心目中想要的答案,所以還是想看看有沒有別的答案。於是,兩人的目光又落在那些還沒發表看法的幾位將軍身上。
幾位將軍有的凝目沉思,有的左右遙望,而最終他們的目光都停在張元亦與那青元參軍身上。
“夜軍要來攻打城關必定會全軍出動,即便到時能參戰的人數不多,但用來震懾我軍也好,可是根據探子傳回來的訊息,夜軍似乎還有更多計程車兵留守營地。那麼依末將看,夜軍來攻城的可能不大。”在張元亦和青元參軍用目光催促下,一名將軍趕快說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夜軍不是來攻城,那就只有勸降和逼降的可能,依末將看夜軍此次調遣二十萬大軍必定不會是來找我軍議和。”緊接著,又有一名將軍發表自己的看法。
兩位將軍一個聲音粗,一個聲音細;一個聲音大,一個聲音小,一前一後還真給張元亦和青元參軍帶來新的看法。把前後兩位將軍的說法連在一起考慮後,兩人接連得到一個結論,夜軍是來逼降。到現在,兩人總算是得到與之前那些將軍們不同的看法,但又未必真是兩人想聽到的。
“張元帥,夜軍為何要來逼降,難道他們不知你們雪國的軍隊現在為青元大國效勞,沒有青元大國的同意,雪軍怎麼會對他們歸降,”一轉眼,青元參軍腦海裡閃過很多想法,而在其還沒想清楚時,此人已經向張元亦發問。
張元亦自然知道依據雪國的形勢自己應該聽從青元參軍的意思,但此事張元亦本身也不明白。或許正是因為他對形勢清楚,張元亦同樣知道雪軍不可能會對夜軍投降,所以夜軍來勸降或是逼降的行為令其很詫異。
“本帥不知啊,”想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張元亦乾脆這樣回覆青元參軍,而張元亦的回答卻令青元參軍生出更多的疑惑。
雪國的確是受命於青元大國,但青元大國並未實質意義上掌管雪國的軍隊,現在兵權在張元亦手裡,青元參軍還指望著張元亦能守住城池。
此刻敵軍來臨之際,青元參軍不能從張元亦手中奪回兵權,但其對張元亦的瞭解著實不多,若是此人當場叛變,青元參軍覺得那豈不是自討苦吃,只怪之前沒有把兵權籠絡到自己手裡,現在想想青元參軍倒是有些後悔,特別是從張元亦身上並未看出那種堅決抵抗的態度,這讓青元參軍很不放心。
話說回來,他們青元大國一開始並沒有掌控雪國兵權,一來是想更加好的利用雪國軍隊;二來,讓雪國能有主動歸屬他們的心態。既然已經認命張元亦為三軍統帥,那青元參軍此刻只能本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
做為一個參軍,此人對兵法多少還是懂一些,所以很明白現在的處境。情況有些尷尬,青元參軍的臉色幾經變化後才恢復平靜。
“依元帥之見,若是夜軍前來逼降,我軍當如何是好?”此言一出,青元參軍的臉色更是正色不少。
剛才在青元參軍考慮諸多問題時,張元亦則一邊考慮自己該怎麼做,一邊觀察青元參軍對其本身的態度。做為一個八階武修,為人處世方面,張元亦的經驗自然不差,很容易看出對方的心事。
“大人還請放心,本帥既然有幸得大人任用,自然會竭盡全力幫助大人抵禦強敵,絕不向敵方投誠,”現在是表態的時候,張元亦必須要用一種十分肯定的語氣。至少是現在要用,當然張元亦有其本身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