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雍應接不暇的看著一個又一個大人物熱情的追捧自己的老師,而老師對這些人多是吹鬍子瞪眼,一個一個訓斥的跟個孫子一樣,而這些人卻像小學生一樣,眼巴巴的乾笑著也不敢還嘴。
顧家想不到的是,這個乾巴巴的老頭之前在東觀當郎中時,與盧植、韓說等修撰《東觀漢記》,後正遭流放,所以沒有來得及寫成。他因此上書所著的十意,分別首目,附在書尾(《邕別傳》記載有《律歷意》、《禮意》、《樂意》、《郊祀意》、《天文意》、《車服意》)。
而這樣才高八斗的人物卻因為得罪了宦官的弟弟而不得不遠走他鄉,東躲西藏。
顧雍也因為是蔡邕親傳弟子的身份受到了所有人的善待,要知道,過去的中原只會鄙夷江東人是土包子,是蠻夷,正是這種歧視和區別對待導致了後來三國分裂的隱患之一。
顧雍隨著蔡邕走進關中,幾乎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每天都要有絡繹不絕的人前來拜訪蔡邕,就連他們的車隊都不得不空出一個車子來專門收別人送給蔡邕的禮物。
顧雍很是羨慕老師的風光,而老師看著那些禮物都眼神複雜,多是一句嘆息。
“曾經五原太守王智(中常侍王甫之弟)誣陷老夫,說老夫心放懷怨,誹謗朝廷。他們可有一人有言?現在陛下又重新啟用我,便又來巴結、阿諛奉承。只是一夥牆頭之徒罷了……”
顧雍這小小年紀還只能似懂非懂蔡邕的話。
“不要管這些俗禮了,加快速度,儘快趕到洛陽!”蔡邕命令護衛道。
車位的護衛皆恭謹的應命:“遵從老大人之命。”
“殿下、殿下……”
堂中的大廳內,荀攸正在為劉辯講解《禮記》,四書之名始於宋朝,現在只有五經之名。《禮記》所包括的範圍很廣,從國家的典章制度,直至個人的行為準則。蔡邕是上了年紀的夫子,必然對這方面東西十分重視,而這正是劉辯所缺的東西,而正好荀攸的學問也不差,荀家歷代大儒,用來講解劉辯對於《禮記》的疑惑還是簡單的信手拈來。
聽到饒文的喊叫,荀攸不得不打斷了講解,劉辨也輕輕放下手中的書卷,看著慌忙跑來的饒文呵斥道:“慌什麼!有什麼事情好好說!”
“諾……”饒文吞了口口水稟報道:“蔡邕老大人已經離京城只有二十多里地了,想必今天就能趕到了。”
“嗯……”劉辯站起來渡了幾步:“拖了這麼些天,該來的還是會來的。”
荀攸微笑道:“聽說蔡老大人一到南陽那是拜者如雲,從者如雨啊”
“哼……”劉辯搖了搖頭:“這夥人哪是去拜訪老大人,一不過是衝著老大人人的名,二?估計也是衝著吾來吧。”
“更衣!”劉辯立即下了決斷:“既然大家都要演戲,吾怎麼能不去捧捧場子,不然還不知道他們會在蔡夫子耳邊嘀嘀咕咕說什麼好聽的東西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