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嗎?”
“成了!”不同於激動不已的劉郃,陽球的心情卻十分平靜,但是誰也想不到他平靜下的瘋狂,拿全家全族壓上去的人去搏富貴怎麼會不瘋狂。
“天助也!”劉郃對著陽球在密室中大笑,劉郃為東漢河間王宗室,光祿大夫劉倏之弟,中常侍程璜的女婿。可謂其實乃宦官集團的一大援奧,為什麼劉郃現在這麼瘋狂的敵視宦官?公元169年冬,漢桓帝病逝,其兄劉倏協助大將軍竇武扶立漢靈帝,事後,在九月政變之時,在混亂中被宦官謀殺。《後漢書·五行志》記載當時洛陽有諺語“白蓋小車何延延,河間來和諧!”可見劉倏對擁立靈帝的汗馬功勞。其後劉宏為了追憫劉倏的功勞,就重用劉郃以示回報。
“永樂少府陳球、步兵校尉劉納那邊也已經準備好了!”漢家的貴族經歷這麼多次喝完馬尿之後就公開的嚷嚷要造反之後,也終於進化到了知道偷偷的勾結在一起商量了。
“明日子時。”
“衝進宮中,逮捕宦官,清君側!”陽球說的斬釘截鐵,卻充滿了血腥味。這一定,便是血雨腥風……
清君側……古往經來,有多少人,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自己卻披上了那件黃袍呢?沒有誰目的有那麼單純的。
宮中已經深夜,劉辯卻還在和荀攸秉燭夜談。
荀攸聽著劉辯闡述他的主張,頗為歎服,一個稚子卻有不錯的政治主張和別具風格的特點,其實已經非常難得可貴了。但是荀攸卻也發現了劉辯缺點,劉辯未來會是個仁德之君,這一點荀攸是非常認同的。他主張的:興辦學院、興修水利、開發邊境、遷移百姓、簡拔下級人才,整頓武備,不得不說是能為漢朝愈發激烈的階級矛盾起到緩和作用。
但是荀攸似乎沒有發現世家的位置,荀攸自己也出身世家,雖然並不是說人才百分之百出自世家,但是,能受到正規的培養、極寒無憂的讀書人,絕對百分之七十來自世家,百分之二十七來自豪強、小地主。從兩個階級的開端的起跑線就已經是一條下劃線了!若要支援並且完成改革,劉辯是一定要得到世家的支援與幫助的,不然,劉辯會連做官的人都湊不齊!
有太多的改革就是沒有收買大多數人,沒有上層的佔高比例的支援,而出現反彈和失敗,其下場註定是血淋淋的!商鞅變法雖然使得秦朝國力大增。秦孝公逝世後,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就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吳起變法後,楚悼王去世,貴族們為了射殺吳起,不惜箭指昔日君主楚悼王的屍體。王莽失敗,他的頭現在還是在宮中府庫中視為漢家國寶!
荀攸還是對劉辯虛心勸諫道:“殿下體恤百姓,乃為仁政,然仲尼曰: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荀攸用孔子的話隱隱勸諫劉辯,把世家、門閥比作是風,把下層百姓比作是草,風往哪邊吹,草必定就要往哪邊倒!
沒錯,獲得下層百姓的支援是可以和太祖那樣戰無不勝,無人不拜服。但是縱觀中外改革,自下而上的法國大革命就算把路易十六推上了斷頭臺,也直接被強行鎮壓下去!而貴族們只會認為這個是暴亂,而不是革命。
“公達先生所言甚是,乃辯之所不及略之處。”
劉辯自然也聽懂了,他來自現代,在黨的教育下,在新時代觀念的薰陶下,在資訊大爆炸時代,能看到五千多年的世界歷史發展的路程,自然知道,最佳的路線是什麼。但是劉辯也忽略了歷史並不是一條直線的發展,其中的曲折反覆和走過的錯路就能讓你看得把眉頭擰乾。
僅僅是在採取分封還是郡國還是郡縣這問題上,如今採用的是郡國制,在一千多年後的明代還能反覆到郡國制來。就由此可見了。
劉辯不由得歎服荀攸的才能,直指著問題的一針見血。此時,一個小太監捧著燈油輕輕的走了過來,給桌子上的宮燈新增燈油,劉辯這才發覺已經很晚了,伸了個懶腰發問道:“現在是什麼時辰?”
“回殿下,已經過了二更多了……”
劉辯不由得訝然,二更多就是已經過了十一點還多了,沒想到和荀攸相談到這麼晚,站起來表露歉意道:“勿想打擾先生這麼晚,辯實在是得先生教誨而知知不倦,還請先生原諒辯的叨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