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卻說那玄奘趕走悟空,一路西行,腹中飢餓,可是附近也無人家,只得讓八戒前往取水,既是解渴,也做充飢,八戒腳程慢,那悟淨見長老是在飢渴難耐,只得取了水囊前往催水。
卻說二人剛走,玄奘便聽得一聲輕響,只見那悟空跪在路旁,雙手捧著一個磁杯道:“師父,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喝著。這一杯好涼水,你且吃口水解渴,待我再去化齋。”
玄奘見狀,先是一喜,隨即卻是板起臉道:“我不喝你的水!如今你我已經不是師徒,我便是立地渴死,也是我命中註定,當不得你這殺生害命之人的水,你走吧。”
這“悟空”聞言卻是冷笑道:“師父,你趕我走沒關係,可是沒有我,怕是你去不得西天,見不得如來,取不得真經啊。”
玄奘也是強硬,只是板著臉道:“去不去得,是貧僧的命,與你何干,你這猢猻要來咒我,再多言,我可要念咒了。”
見玄奘如此軟硬不吃,那‘悟空’霎時間變了臉色,指著那玄奘罵道:“好你個黑心肝,烏心腸的老賊禿,俺老孫護你去西天,沒有功勞,也有苦惱,怎的今日如此輕賤於我。”當即扔了瓷杯,舉起棒子便打,將那長老打倒在地,取了行禮便駕雲離去。
卻說那八戒前往取水,繞過山頭卻見有一村莊,只見炊煙陣陣,頓時大喜,改換門臉前往化緣,歸來途中遇上取水的悟淨,見水食俱全,卻是歡歡喜喜的一同歸來,卻見玄奘面色蒼白,倒在塵埃之中,白馬奔騰,不見行裝。
嚇得八戒一陣色變,慌忙上前扶起玄奘,只道是那賊寇歸來,半晌的功夫,那長老悠悠然轉醒過來,呻吟的一會兒,破口大罵道:“好個猢猻,好徒弟,你們剛走,那悟空便來纏我,我不願意,他便打了我一棒,搶走了行禮包袱。”
八戒聞言心中一愣,雖說往日裡八戒對悟空縱使扇陰風,點鬼火的,可是對於悟空,八戒還算是親近有餘的,在八戒看來,那長老或許對悟空有此狠心,可是悟空對那長老卻是真真的孝敬,絕對不像是做出這等事的人。
可是見那長老咬牙切齒的模樣不似作偽,而且如果是妖邪的話,那錦斕袈裟不可能不護持長老,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一時也不好說些什麼,當即扶著玄奘往直前化齋的村莊休息,再看怎麼辦。
三人安歇之後,一番商議,決定讓那悟淨前往花果山取回行禮,若是取不回來,便再去南海找觀自在菩薩求助,悟淨一一應下,囑咐八戒好生招呼師傅,便駕著雲光,往那東勝神州而去。
那沙僧在半空裡,行經三晝夜,方到了東洋大海,花果山上落下雲頭,只聽的山間無數猴子滔滔亂嚷。只見悟空高坐石臺之上,雙手扯著一張紙,朗朗的念道——
東土大唐王皇帝李,駕前敕命御弟聖僧陳玄奘法師,上西方天竺國娑婆靈山大雷音寺專拜如來佛祖求經。朕因促病侵身,魂遊地府,幸有陽數臻長,感冥君放送回生,廣陳善會,修建度亡道場。盛蒙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金身出現,指示西方有佛有經,可度幽亡脫,特著法師玄奘,遠歷千山,詢求經偈。倘過西邦諸國,不滅善緣,照牒施行。
大唐貞觀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自別大國以來,經度諸邦,中途收得大徒弟孫悟空行者,二徒弟豬悟能八戒,三徒弟沙悟淨和尚。
聽到這裡,那悟淨頓時大怒,當即高聲教導:“師兄,原來真的是你打傷了師傅,你怎能如此,便是師傅性子烈,錯怪了師兄,師兄也不該打傷師傅,搶走通關文牒,奪走衣著形狀,如今還在這洞中念師傅的關文是做何意?”
“如今我來,便是為了取回行禮行裝,通關文牒,師兄若是心裡還有師傅,還念著師父昔日救你脫離五行山的大恩,就同小弟將行李回見師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若是師兄不願,做師弟的也能理解,不肯同去西天,卻也請師兄千萬把包袱賜弟,兄在深山,樂桑榆晚景,兩全其美,如何?”
不料那‘悟空’聞言卻是呵呵冷笑,“賢弟這話卻是錯了,我打那唐僧,奪他的行禮,不是我不願去那西天,也不是我要拘在此地,如今通關文牒在我之手,我要自己上哪西方拜佛求經,教那南贍部洲之人稱我做祖,萬世流傳。”
聽到這話,悟淨連連搖頭,“師兄這話卻是錯了,我佛如來造下三藏真經,原著觀音菩薩向東土尋取經人求經,菩薩曾言:取經人乃如來門生,號曰金蟬長老,只因他不聽佛祖談經,貶下靈山,轉生東土,教他果正西方,復修大道。遇路上該有這般魔障,解脫我等三人,與他做護法。兄若不得唐僧去,那個佛祖肯傳經與你!卻不是空勞一場神思也?”
不料‘悟空’聞言卻是笑笑,“賢弟錯了,唐三藏我也是有的。”當即命一眾猴子請出師傅,只見群猴湧動,當真牽出一匹白馬,請出一個唐三藏,跟著一個八戒,挑著行李;一個沙僧,拿著錫杖。
悟淨大怒,“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裡又有一個沙和尚!不要無禮!吃我一杖!”雙手舉降妖杖,把一個假沙僧劈頭一下打死,原來這是一個猴精。
‘悟空’見狀頓時惱怒,輪起金箍棒便朝悟淨打來,悟淨雖然也有幾分神通,卻也萬萬不是‘悟空’這等太乙道果的對手,見狀只能逃竄,一路往南海普陀山而來,悟淨到了落伽山,見那悟空站在觀自在善策,頓時大怒,也不說話,舉起降妖寶杖便打,悟空見狀一愣,卻是連忙側身閃過,也不還手,惹得悟淨破口大罵,“你個犯十惡造反的潑猴!打了師父,又來迷惑菩薩不成,看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