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給予世界毀滅與新生> 第153章 米科爾森的問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3章 米科爾森的問題 (2 / 3)

米科爾森基點群體有信心保證無論自己的分身群體規模大小,都不會發生叛變的個體,肯定會將於玩家的戰爭放在第一位。

但在私底下,為了保證自己的獨立性不被其他更大規模的全體所吞併的這個目標,恐怕才是那些獨行者的首要目標,他對自己太瞭解了。

“顯然我們是在打一場內戰。”米科爾森基點群體中的個體們感慨道。

很難以人類能理解的描述方式去描述米科爾森的負載存在方式,但顯然他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最獨特也最複雜的個體。

他不僅是個生物個體,同時也是一種生物群落,甚至是一類社會組織,而大風暴的出現,更讓米科爾森的狀況複雜了十倍。

米科爾森基點群體大可以繼續移動,去吞噬其他規模小的多的米科爾森群體,但這樣一來,他們就成了無根之水,無法掌握代表著最高生產力的避難所繫統。

而如果米科爾森基點群體在橡樹嶺避難所留下一些個體維持統治的話,這些個體又很快會隨著距離和時間而變成新的獨立群體。

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組成它的不僅有生物血肉的DNA,同時還被鎖接收的外界資訊所影響。

米科爾森現在遇到的就是這種情況,雖然他們都有著同樣的DNA,但因為所處環境不同,所經歷的遭遇不同,所以個體之間的差異正在越來越大。

米科爾森甚至擔心自己未來有一天會發現和幽靈展開深入合作的個體,甚至最終出現叛變到玩家那一邊的個體。

畢竟克里夫.米科爾森的存在,已經證明了不是每一個米科爾森個體都願意從大局角度出發。

當然現在除了意識形態的鬥爭之外,米科爾森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思考,那就是他們是否要支援吳千映的新計劃?

吳千映的計劃顯然不符合米科爾森的利益,米科爾森已經透過實驗確定七原罪這樣的個體無法被玩家透過降臨的方式控制。

所以理論上當人類的數量銳減到一萬人以下時,七原罪的個體數量和非七原罪的個體數量比例將降低到一比一的程度,到時候他們完全可以透過人盯人的方式來確保玩家不會再有降臨的機會。

而根據50/500的科學理論,米科爾森只要確保在所有非七原罪個體中有五百個健康,且性別比例均勻的個體,就能保證人類種族不至於滅絕,同時忽略近交衰退,並最大可能得避免漂變造成的不良影響,至於另外數千個體則完全可以被視為保險。

與此同時,根據軍用科技集團在火星的多年實驗,科學家們確定在火星自我維持並發展壯大的人類居住點的人數下限約一百一十人,而米科爾森已經在火星留下了兩倍這個數量的休眠個體。

更何況還有鳳凰城那步閒棋作為備份

所以即使吳千映推論出玩家最終離開時,隱藏在玩家後的母世界會徹底的消滅這個世界,米科爾森也依然能保證人類不滅。

米科爾森想要的是玩家徹底離開這個世界,給他足夠的時間去發育,以獲得最終的勝利。

而吳千映想要的的是,傾盡全世界之力賭上一把,看看自己能不能獲得威懾母世界的力量,以制衡母世界,從而保全人類文明。

人類和人類文明兩個詞兩字之差,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米科爾森需要的是人類,只要人類在生物學意義上存在著,儘可能多的保證其基因多樣性,哪怕他們退化成了猴子,茹毛飲血也無所謂。

而吳千映需要的則是文明,所指向的是社會學上以人類之名存在文明,就像羅馬,羅馬雖然已經毀滅,但羅馬文明卻依然存在著。

造成這樣的差異的,是兩人的立場和存在形式不同,米科爾森是超人類,是七原罪中的傲慢,他既是個體也是族群,甚至可以說他自己就是一種嶄新的文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