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身邊的建築物是戴維斯.蒙山避難所居民在地表建立的第一座建築物,其位置就在避難所出口不到五百米的位置,相比於那些比較激進的避難所,他們迴歸地表的時間節點有點晚了,而且步伐很小。
得益於馬丁倉鼠般的充分準備,戴維斯.蒙山避難所的物資還是很充裕的,這也讓他們對外探索的動力有些不足,這一次他們在地表建立居住地安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避難所內部的居住空間開始緊張了。
戴維斯.蒙山避難所本身是個軍事基地改建的,在舒適性上並不令人滿意,而且早在建設之初馬丁就採用了最簡單省事的方式解決了避難所居民的居住問題——他們把集裝箱改造成了房間。
不過好在無論是馬丁的族人還是那些流浪者在這方面都沒有太多的需求,他們過慣了苦日子。
但二十多年過去了,避難所居民還是不可避免的佔據了避難所內所有沒有被規劃的空地,有些成了儲物空間,有些則成了小商鋪,這還不算新希望紀元出生的一代人也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每一個人都渴望著更大的生存空間。
這一次在地表建設定居點,就是為了緩解這種生存空間的壓力,不過大部分選擇前往地表的都是新紀元一代,他們沒經歷過人類曾經的輝煌時刻,對地表現在的環境接受程度更強一點。
相比於瓦倫蒂諾人為了能在地表進行基建,在避難所內製造輕量化的空心預製件,在地表直接人工拼裝,往裡裝填沙子的方式,戴維斯.蒙山避難所就幸運多了,馬丁自己就能充當工程機器。
雖然工期長了點,但這棟三層樓高,好像碉堡的環形定居點還是頑強的屹立在了這裡,並且能為六十四人提供人均十六平米大小的居住面積。
而在環形區域中間的空心區,則是精心設計過的無風區,用來進行農業生產,或是復原一些綠色植物。
就像前面所說的,戴維斯.蒙山避難所內的糧食迴圈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階段,他們並不著急擴大自己的糧食生產規模。
美和子此時也在這個環形定居點內部,美和子今年已經五十三歲了,不過多虧了荒坂集團那實驗性質的生物義體,美和子的身體狀態依然保持的相當不錯,除了多了一絲成熟的美豔氣質,只有眼角處細微的魚尾紋才讓人意識到時光也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跡。
她這一次是陪著伊森來的,隨著大風暴已經不再那麼澎湃,伊森對避難所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了,他正指揮著一幫技術員在定居點樓頂部署監控裝置,以及無人機起降平臺。
大風暴帶來的電磁影響讓伊森收藏的那些高精尖無人機變成了廢鐵,但一些低成本低技術含量的無人機在伊森的操縱下已經可以有限度應用了。
人類雖然經歷了天啟日,但暴力和衝突並沒有因此而消失,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正在愈演愈烈。
光是在亞利桑那州,已知的就有三股滿懷惡意的掠奪者勢力,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創下了諾大名聲的大掠奪者科納一夥人,大掠奪者的一支武裝小隊在兩個月前和戴維斯.蒙山避難所的搜尋隊在圖森市西邊遭遇,併發生了衝突。
另一夥人則是來歷不明的武裝流浪者,目前還不知道他們從哪來,老巢在哪,伊森只是在無人機畫面中發現過他們的蹤跡。
最後一夥掠奪者勢力則是某個不幸的,沒熬過大風暴時期的避難所居民轉化未來的,他們的人數不多,但極端的讓大掠奪者科納的手下都在接觸過一次後放棄了吸納對方的打算。
“媽媽,我也想搬到這來住!”已經十五歲的康斯坦丁.谷忍站在樓頂邊緣,迎風而立,感受著大風暴僅剩的餘威,今天的風力等級只有八級,對他這種新希望紀元時代的孩子而言,這點風就算清風拂面了。
“你給我回來!”美和子一嗓子就讓谷忍老實了下來:“等你什麼時候能開槍打中一百五十米外的靶子,我就讓你上來住!”
聽見美和子這麼說,趴在旁邊不遠處,用狙擊槍默默觀察著四周的埃克萊爾淡淡笑了一下:“谷忍的進步很大,很快就能達到要求了,媽媽。”
戴維斯.蒙山避難所在幾支掠奪者勢力的環繞下依然敢在地表建立定居點,除了馬丁和聖徒這樣的老牌強者之外,還有埃克萊爾這樣的新生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