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前,嚴錦姝還陪著公婆去了一趟周家拜訪,兩方家長坐在一起,好好的商議了小姑子與周正琿的正式婚宴排場,和聘金嫁妝等細節。
最後,交談很圓滿,謝家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
只盼著,周家小子是真心對著謝景紫好,那便是對他們這些親人最好的承諾了。
因為帶著孩子多,嚴錦姝是透過周家的手,定了特快火車的兩間包廂,這才堪堪容下他們謝家一行人。
另一邊,周正琿帶著謝景紫回老家,身邊也是跟了幾個隨待。
臨離開四合院前,嚴錦姝是私下問了陳嬤嬤和兩個女衛的情況。
得知她們是願意跟著自己回鄉下,嚴錦姝一下子就鬆了一口氣——真怕這三個好手,一下子都拒絕了,自己臨時急忙亦不知道去哪裡尋這麼合意的人手幫她帶孩子了。
最讓嚴錦姝意外的是王春梅。
原以為王春梅見識了京城的繁華後,小姑娘更想呆在城市裡找個好夫婿的。
誰知道,第一個爽快答應要跟著乾媽一起回老家的,居然就是王春梅這小姑娘。
王春梅在京城住了將近一年後,她對‘城市’的期待已經冷卻了下來。
最後,她看的明白,憑自己的條件,要是在京城裡安家,看在三哥、三嫂的份上,還是會有人娶自己的。
可那樣太辛苦了。男人從心底看不起自己是個鄉村女,再加上說是三哥三嫂,到底是乾的,感情再好,也比不上謝景紫這種親人。
所以,到時,給幫她的地方其實不多,到最後,真正能幫到自己的,亦唯有自己。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跟父母相隔遙遠,別說一年到頭能不能見到一面,她怕是沒三、五個年頭,都回不了母家了!
結婚可不是真的只有兩個人的問題,還有兩個家庭的問題,層次相差太多,兩個人就會自然地分了主次,她一個農村姑娘,哪可能站在主位上?
那麼,將來,受委屈的人,絕對是她王春梅了。
這樣的婚姻,要來何用?
她圖的是什麼?
懷著這個想法,她從三嫂生下孩子後,就一直在問自己。
看著三嫂是很幸福,可是三哥時常不在,如果三嫂不是自己有本事,身邊又有好的公婆照應著,三嫂能如此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