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十國千嬌> 第一百零五章 壽州(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五章 壽州(1) (1 / 2)

郭紹接到樞密院軍令,和家裡的人道別後,率軍出京。

他很為部下考慮,讓大家分了贓之後,又以廂都指揮使的名義對部將進行了職位安排。一些比較高的職務都是暫領,已寫成奏報先遞送東京親軍侍衛司步軍司;不過侍衛司的馬步都指揮使李重進、樞密院的樞密使魏仁溥都在淮南,所以沒人會批准,只有另抄一份到淮南之後先給李重進。

侍衛司的馬軍司和步軍司分別掌管龍捷軍和虎捷軍。不過馬軍司和步軍司只是稱謂,因為龍捷軍虎捷軍都各有騎兵和步軍,龍捷軍騎兵多比較強悍。

擬書以李處耘為第一軍都指揮使,羅彥環為都虞候;原第二軍都虞候王璋為都指揮使(在唐倉鎮幫郭紹打贏了關鍵的一戰),楊彪為都虞候,羅猛子為親兵指揮。因為戰死重傷了一些中低階武將,其他有功的將士都各有提拔;指揮使以下郭紹直接就任命了……正道是有錢大家分,但有兵權的關鍵職位,郭紹默默地全給了自己的親信。第二軍的王璋也表示上面沒人、願意投效。

十餘天后部隊到達淮河北岸,然後郭紹安排軍隊分批從河上的浮橋渡河。

剛進入七月,天氣仍然那麼熱。郭紹站在淮河邊上四下回顧,一望無際的原野,原野上蔥蔥綠綠,天空蔚藍河水清澈,淮南平原在這個時代著實是好地方,既利於農耕又便於交通。和年初在秦嶺山溝裡的見聞全然不同……難怪大周皇帝和南唐皇帝打生打死,雙方不惜投入舉國之力在這裡角逐爭奪這塊地皮。

建立浮橋的地方已不在壽州(今壽縣)西邊的正陽,而在壽州北邊的下蔡鎮(今天的安微鳳臺縣)……進入這片地區的大路上,有一個十分高大寬敞的牌坊,上書“下蔡”,真是想不知道地名都不行。之前聽說周軍的浮橋在正陽,怎麼搬到下蔡的不得而知,或許皇帝認為淮河上游的諸城都沒有攻陷,那地方地形太寬闊很容易受到唐軍的攻擊?

下蔡這幾道浮橋的地方倒是有點講究,淮水在這裡的彎曲度很大,形成一個“凸”字上部形狀,下蔡就在“凸字”的頂端位置。河流北面地勢開闊,渡河之後被江河侷限比較狹長。

郭紹帶著眾軍渡過安全無事地渡過淮水,下蔡的淮水兩岸全被周軍控制駐守,十分太平。

但剛過淮水,郭紹的右眼皮就莫名亂跳……人道右眼跳災,他一想便心中不安,隱隱有不妙的感覺。自從道士的仙丹治了皇后的病,又聯絡到麻衣道者關於宿命的一番話,饒是郭紹受過不少現代教育,也不由得越來越迷信。他總覺得這些玄虛之物說不清道不明。

懷著隱隱不安的心情,郭紹率部沿著這一道淮水南下,沿著大路走,下午到達了一條河流岸邊,河上有一道石拱橋。這條河是南部的巢湖流向淮水的,名叫淝水,似乎就是淝水之戰的地方。而今相比淮水,河面比較窄,有些地方水淺恐怕徒步涉水也可以渡河。不過有橋還是過橋方便。

人馬連綿不絕,前面的戰兵行軍步伐整齊,“喀、喀、喀……”的聲音很像現代軍隊走齊步的節奏。

郭紹抬頭看去,前面那石拱橋有點不結實的樣子,想起了共振現象,遂下令諸部打亂佇列,亂走過橋。

……不料就在這時,郭紹剛過橋,就看見了一個文官帶著數騎在道旁觀看,那官員見郭紹的軍隊亂成一團,正嘆氣。郭紹笑著上前拜見,寒暄,一問才知原來是翰林學士竇儀。完全不認識的人。但竇儀介紹旁人時,隨行的有一個人叫趙普,這讓郭紹覺得好像在哪裡聽說過……但趙普看起來就是個無名之輩,連官職都沒介紹,郭紹心中感到有些詫異,忽然之間卻沒想起來怎麼回事。

郭紹剛才見竇儀在嘆氣,便解釋道:“走得太整齊了,有可能把橋走塌,造成無益傷亡。”

竇儀愕然不語。郭紹有口莫辯,不知怎麼和這位翰林院學士說,只好作罷,只是暗歎:學士沒文化太可怕。

郭紹遂拜別竇儀,這時南邊的喧囂已經能聽見了,郭紹向遠處看去,看到了煙霧滾滾的壽州城樓在原野深處。除了各種各樣的噪音,隱隱還有人的呼喊聲。

這麼快就進入戰場了,周軍的戰線拉得真長,聽說前鋒已經攻下滁州城離長江不遠了,而淮河這邊也還在打。

就在這時,郭紹又碰到了另一個官員,是個五十來歲的人。他和竇儀一般,穿著官服也站在大路邊瞧正在行軍的軍隊。此人眼眶狹長,印堂不豐、兩腮飽滿,一嘴鬍子,身材倒是高大。

郭紹策馬走到路邊,那人便笑吟吟地看著自己。郭紹打量了一番,一拍額頭,笑道:“李丞相!”

原來是李谷,郭紹是覺得眼熟……在此之前,平生就只見過李谷一面,是去年在從高平去晉陽的路上,李谷還賞了郭紹二十幾匹馬。

“哈哈!”李谷大笑了一聲,“郭都使好記性,一面之緣,時隔一年有餘,你還記得老夫。不過老夫現在不是宰相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