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十國千嬌> 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 (2 / 3)

(本章未完,請翻頁)部分的武力。

國家主要武力從以前的樞密院兩大司掌控的局面徹底改變,轉變為樞密院兵部大都府軍器監四個衙門分權。

樞密院掌握調兵權,兵部掌軍餉錢糧,大都府掌統兵權,軍器監掌甲冑兵器火器戰馬的存放和管制。

……如此一來,沒有戰爭時,實際上軍隊最大的單位便是五百人指揮,統軍指揮使還不能調動軍隊,不能發放軍餉軍需,不能掌握武器。

軍一級的統兵武將已經沒有實權,由“軍司”來統領,軍司主要有各衙的文官組成。

廂一級的建制不復存在。

發生戰爭時,主將的權力也受多個衙門牽制和監督,會臨時形成一個“前營軍府”來建立兵權系統。傳令兵和官吏軍令系統,會成為本朝軍隊最重要的地方。

下一步,朝廷還會對邊軍進行類似的變革,除主將的決策權外,四個直屬朝廷的司取代主將的兵權。

……郭紹前期試探過武將們的態度,似乎沒有什麼不滿。因為除了兵權之外,新的兵制下,他們得到的好處實在遠遠大於以往;之前的武將只有不多的一點俸祿,或是等著皇帝賞賜,實際利益很少,也沒有長久的承諾。

兵權的作用除了獲得實際利益和地位,便是可以造反!如果不要好處,卻向皇帝要兵權,他想幹什麼?

這套兵制一旦施行,時間一長勢必造成“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情況,會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但因為細分兵權,要調動軍隊打仗牽涉甚廣,突然起兵造反幾乎不可能,便保障了皇權不受內部武力的反噬,增加了安全性。

諸臣都認為在幽雲關鍵地盤收回來後,舉國的大戰可能不大了。利弊不能兼顧,在此時的大勢下,採用穩固政|權的策略更合時宜。

而且能讓郭紹下定決心的原因有二:其一,目前的禁軍武將和士卒經過多年的戰爭,就算臨時讓某個武將帶兵,也能獲取士卒的信任,因為從皇帝和大將都在武夫裡很有名。至少在這一批人裡,兵制的變化對戰力影響不會太大。

其二,火器的問世,組織形式和戰術會逐漸發生變化。

……郭紹心事重重地過了一晚上。

次日一大早,西殿議事殿,照幾年來的習慣,朝廷最有權力的二十幾個文武大臣前來聚一聚,說說近期的大略,沒事就散夥。

簡單的禮儀罷,諸臣嫻熟地在找到自己坐習慣的椅子。

這時魏仁浦走了出來,他帶了一把劍!天子面前帶劍,十分奇怪,但他就一文官,大夥兒誰也沒吭聲,只是瞧著魏仁浦要幹什麼。

魏仁浦拿著劍在大夥面前揮了揮。

這時史彥超忍不住了:“你比劃個什麼?也不看看在什麼地方,腦子碰壞了?”

“哎喲!”魏仁浦忽然裝模作樣地握著手指,眉頭一皺,“這劍沒鞘,不小心要割到自己!”

他說罷目光從李處耘等人臉上掃過,李處耘一聲不吭。

史彥超道:“你拿副鞘裝上不完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