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許久,一個布袍人被將士帶進了大帳。布袍人進來便一邊掏東西,一邊說道:“小人是護國公(羅延環)府上的人,帶的是阿郎親筆書信,請李公過目。”他又沉聲道,“東京出大事了!官家身染重疾,聽說已不省人事!”
不料李處耘卻完全沒有大驚失色的表現。仲離自然也沒有太多意外,他們已經事先知道……不僅是因為突然調回大軍的軍令,還另有一個訊息。
“你下去罷。”李處耘很沉得住氣。
布袍人面有詫異之色,嘀咕道:“我家阿郎也知道不久,趕緊就派小人來了……”
等信使出去,李處耘才有點動容道:“羅延環到底是過命的兄弟。”
仲離沒吭聲,聽到這句卻覺得李處耘雖然有城府,但老練上還差點火候……如果李處耘到了仲離這年紀,經歷的事兒夠多,他會明白:羅延環能送出這封信,主要不因兄弟情;而是自覺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是一種明確的選擇。
仲離認為……在這種選擇生死立場的時候,看處境,有的人會更早選擇、更乾脆;有的人會等一下,更願意等到事情更明朗一些。如此而已,就這點區別;什麼過命的兄弟,還是太輕了。
李處耘與仲離面面相覷,神情更加凝重。他們不是不震驚,而是早有心理準備。
仲離沉吟道:“沒想到事情變得這麼快……”話裡還有一絲微妙的興奮和興慶。
李處耘倒是嘴角一陣抽搐,看得出來,他是真為皇帝的訊息感到痛心。仲離從他細微而毫不做作的反應,感受到李處耘在忍受巨大的痛楚。
仲離附耳道:“李公真有成大事之風範,危急關頭沉得住氣、穩重英明!”
李處耘分開腿四平八穩地坐在凳子上,冷冷的一張臉,悲意和無奈微妙交替,沒有理會仲離。
仲離又低聲道:“今上準備不足,突發急症,以至動盪。但李公也無甚準備,現在並非輕舉妄動之時……越是危急,越得沉得住氣。”
仲離明白李處耘心裡很有城府,現在勸他造反,肯定是不行的,李處耘沒那麼傻!因為從前營河西軍團到朝廷中樞,有太多人掣肘李處耘,準備不足,風險太大;一旦輕舉妄動,李處耘完全無法掌控局面。
也不是沒有辦法,就是孤注一擲行非常之事,比如把魏仁浦以下的一幫人直接殺掉。但這個做法不說失敗的可能很大,而且也不是李處耘這樣的人行事風格……願意鋌而走險魚死網破的,多半都是“捨得”拼的人;李處耘擁有的東西太多了,年齡也太大,沒有那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
仲離想到了更能讓李處耘接受的策略,“拖。現在李公最重要的是留得青山在!您不能太快回京,回去肯定完了!”
李處耘冷冷地看了仲離一眼,目光中已有怒氣。
但仲離一副忠言逆耳、冒死進言的凜然……以前仲離無數日子的經營、慎言慎行的表現,好不容易才得到的信任,心腹般的信任;不過,現在是揮霍那些苦心得到的信任的時候了!
他正色道:“任何明智的帝王,在這等時候肯定會除掉李公!什麼君臣之義、生死情誼都無用,今上沒得選,同樣李公也別無選擇!
只要熬過這陣子,今後就好辦了。或許朝中對李公忠心的人不多,但這世上識時務的人卻最多,不願意一生碌碌無為、正在苦苦尋找平步青雲的人更多!只要慢慢等待,您身邊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很多事不需李公自己操心,自然有很多人替您爭取。
就算那史彥超也可能變成李公的人!您別不信,史彥超以前會聽今上的?他不是隻受前朝皇帝管束麼,現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