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月後,南漢人梁邈受前“宰相”盧瓊仙書信,挾木蘭舟圖及木模船至京,立刻得到了郭紹的親自召見。
諸文官都稱知道木蘭舟這回事,但文官們對其構造一無所知。郭紹聽聞這種船排水量能達到一千五百料,頓時如獲至寶。
郭紹又與蛟龍軍統帥韓通、客省使李信、南漢人梁邈以及江寧造船坊的官員一起琢磨這艘木模,想弄明白能不能改進放上舷炮。
韓通細看之後道:“臣以為可以放一層炮。此船龍骨橫面為錐形(‘V’),應為牢固船體之用,遠航禁得起風浪。但船體中部細小,故炮僅能置於甲板之下第一層。”
郭紹從兵曹司那裡聽說東島軍備較差,當下也不想有太高要求,有一排舷炮足夠對付他的海上敵人了。郭紹便下令造船坊借鑑大食船的船帆等結構,把木蘭舟改造成主力戰艦。
不久高麗使節再度從海路到了大許,郭紹叫禮部侍郎盧多遜接待,因幾番與高麗人來往都是盧多遜結交,可能更有經驗。
盧多遜見過高麗人後回稟:“高麗國請旨陛下對遼國東北用兵。臣聞高麗國遷人口經營西京(平|壤),對渤海國舊地早有覬覦,必為此事而來。使臣請許軍佔領營州,便準大許國在耽羅郡(濟州)建造港口駐軍。”
郭紹不悅道:“這是在與朕討價還價?”
盧多遜沉默片刻,拜道:“恐怕正是如此。”
郭紹翻出根據細作、商人的訊息畫出的粗糙地圖,恐怕有些島的形狀都不對,但大概的距離環境應該差不多。以他的判斷,耽羅這個地方比較重要,應該首先佔據。
高麗滅耽羅國不久,那地方應該比較荒蕪,但是既然曾經是一個國,必定有糧食、淡水、牲畜等補給。蛟龍軍從江寧港出發,一則可以在大海上有個中轉休整補給的據點,二則在距離日|本國較近的地方有個立足點,進退從容、情報更易得。
郭紹只是說道:“暫時不能對遼國開戰,財政負擔不起……”
他當即又叫盧多遜舉薦兩個使臣,分別去高麗、東島。去東島的使臣一面可以重新建立起中原和東島的官方來往,一面也能更詳細地瞭解對方的地理人文軍備。
郭紹忙活著與各衙門官員見面商議,一直到傍晚。他實際著手策劃挖礦之事時,發現這事兒並不容易,似乎是遠水,而目前遇到的問題卻是盡渴。
這讓郭紹心裡有些焦躁。他看著放在桌案上的船模良久,漸漸平靜下來,那美妙的船體和風帆,彷彿是一件代表希望的祥物。
酉時過後,郭紹才離開金祥殿,乘車去後宮滋德殿。
剛過正殿,便看到了他幾歲的兒子郭翃,幼小的身體卻拿著一把鏟子在那剷土。郭紹頓覺稀奇,走過去問道:“郭翃,你在作甚?”
郭翃抬起頭,一臉花黑的土,瞧著郭紹帶著稚氣地喚了一聲道:“父皇!兒在種樹,母后說等兒長大,樹也長高啦!”
郭紹聽罷若有所思,他忽然想起自己在江寧府時也種過一棵樹。當初他一時興起,說它是“帝國之樹”,說了一番道理宣揚自己的抱負。
他摸了一下郭翃的腦袋,笑道:“樹確實長得慢。天快黑了,明天再來挖罷。”
郭翃似乎還在興頭上,一臉不情願的樣子。
郭紹也沒呵斥命令他,當下便一臉笑意道:“翃兒,跟爹來,我給你做更好玩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