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紹朗聲道:“兒郎們翻山越嶺來到這裡,不是為了出醜叫人恥笑,是為了漢家的臉面,勿負朕與黎民百姓的殷切期待。為尊嚴,為保國安民,為祖先留下的每一寸國土,願諸位戮力殺敵!”
人們紛紛回應。
郭紹聽罷也不多說了,下令道:“備戰!”
眾將大聲喊道:“為皇帝效力!”“天佑吾皇,萬壽無疆!”
……
漫山遍野都是成佇列的軍隊。楊袞觀望著前面的氣勢,從整肅的軍容,便道:“敵人數只是咱們的三分之一,但這是場惡戰。”
許軍步騎在此地佈陣的人數一共才四萬多人,而聯軍約十二萬人!
李彝殷道:“許軍先到此地,為何不選咱們佔的這片山,卻要對面那片地方?”
楊袞也完全沒,只道:“不過對面開闊,正能痛快戰一場!”
聯軍步騎浩浩蕩蕩,陸續到達了戰場,聲勢更大,人馬眾多橫向展開更廣,漸漸地形勢彷彿一個半弧,對許軍側面都形成了半包圍狀態。
超過十六萬人馬在這地方聚集,山溝之間喧囂異常,旌旗如雲,場面十分浩大壯觀。
雙方遊騎在兩山之間的山溝裡已經衝突起來,時見拉弓的騎士身影在遠處視線中越過。
聯軍人數絕對優勢,楊袞和李彝殷都決定主動進攻。楊袞建議道:“正面坡最緩,前軍步軍可靠近結陣,然後從出動步兵進攻。騎兵在兩翼側後護住,按兵不動。
雖有所準備訓練,但党項軍戰馬在火器爆響面前可能不適,先以步軍對敵步軍方陣,最是妥當。”
李彝殷雖是主力的最高統帥,但他也相信遼軍宿將的經驗,遂採納了建議。
楊袞又道:“許軍人數更少,但軍容整肅,一次攻不下,可換人馬輪流進攻。”
一番準備,党項步軍從山坡上向前移動,他們也是一群群人組成的方陣,衣甲不一,不少人攜帶弓箭,兵器五花八門,不過一個個卻也有股子蠻勁。
橫山產鐵,党項步軍著甲率很高,但顯然無力組織鐵匠作坊對盔甲進行加工,士卒們穿的甲雜亂不一,都是各自在家裡自制的。
李彝殷依舊很有信心,確實戰陣上並非穿得好就能打,靠的還是人的勇猛!
大片的步軍向山下蔓延下去,就如同黑壓壓一片的山洪。李彝殷壯觀的場面,心情激動不已,又很緊張。大夥兒來打仗,都是為了贏!
山谷之間,鼓聲和喊聲轟鳴,震動山河。李彝殷緊緊握著劍柄,用力過度指節都發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