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恩殿書房內簡潔古樸。中有一張橙黃色的木榻,那顏色卻不是上的漆,而是金絲楠本身的顏色。光滑的木面看起來有些陳舊,彷彿磨損嚴重,卻因此在紋理之中泛著好看的流光。
郭紹徑直在那張塌上坐了下來,伸手從柔軟細膩的黃色袍服裡掏出一根木頭模型。便是軍器監上呈的火繩槍機關。
他拿在手裡翻來覆去看了一番,大致的構造早已明白了,但他還是沉下心來繼續細看。
一個東西,只要耐心下來觀察,時間會讓人看清楚很多東西。這是郭紹的生活經驗。他的手指從機關一頭摸上去,腦子裡一面捉摸它的傳動。
很快郭紹就發現了個問題。扣動扳機,讓夾著火繩的一頭按下去點燃火藥,這個過程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火藥要將彈丸推出槍管,就有問題了!
氣密性。要讓火繩準確點燃孔內的火藥,孔的開口是很大的;這個模型挖的孔也很大。這麼大的孔沒氣密性,如何產生膛壓?!
不久前還叫昝居潤去鑄造實物試驗,就這麼個設計,試驗一百次都把彈丸打不出去。
而以前直接用明火點火沒有這種問題,因為引線可以做得很細,引線孔比針眼大不了多少,膛壓不會消失。
郭紹琢磨了良久,覺得直接用火繩點燃發|射|藥無法實現;還得在上面加一個引藥鍋,利用燃燒的引藥來點燃發射彈丸的火藥。
不多時他又發現另一個問題:這種點火方式,可能會造成孔道堵塞而啞火。槍管就不好清理了……或許應該把槍管尾部做成容易拆卸清理的部件。
郭紹以前以為火|藥|槍是非常簡陋落後的兵器,至今才發現問題極多。
從火門槍到火繩槍,部件便突然複雜化;而且火門點火的火銃還沒什麼用處,要向複雜化的火繩槍進步顯然沒有動力,按理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但郭紹知道火繩槍更先進、無須任何理由,他一個人的意志強行推進了這種發展。
郭紹站了起來,走到桌案旁邊,將木頭模型放下,提起毛筆開始圖文並茂地描述自己發現的問題,以及一些重新改進的設想。
這時門口的光線微微一暗,他感覺有人進來了。
郭紹微微側目,發現進來的人是董三妹。
郭紹沒說話,猶自詳細地書寫。
“咯咯……”郭紹埋頭聽到一點細響,抬頭看時,茶杯已經放在桌子上,蓋子也揭開了,杯子裡的水面在左右晃動。他又看了董三妹一眼,見她面帶懼意。
“怎麼了?”郭紹問道。
董三妹忽然跪倒在地:“我……奴婢聽說陛下的大羿轉世,我很害怕。”
郭紹當下便放下毛筆,伸手將她扶了起來,好言道:“這等傳言,一般人沒見過我輕信也就罷了,三妹怎麼還信?你仔細看我,哪裡是什麼神怪?”
董三妹低著頭。
郭紹又溫言細語地說了幾句好話,因為他絲毫沒有暴躁的跡象,董三妹便果真抬頭仔細打量郭紹……與皇帝對視是極其失禮的舉動,不過郭紹在這裡顯然不管那些規矩。
董三妹看了一會兒,郭紹微笑道:“我是不是和別人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