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進宮時打著傘,但袍服和靴子已溼透。他在大殿上站著等了一會兒,便見一個宦官走了出來,說道:“太子裡面請。”
李煜這才跟著宦官入內,只見國主正坐在書房上邊的椅子上,周圍堆滿了書籍和奏章,光線暗淡之下,他一動不動,不仔細看真難發現上面坐著一個人。
“兒臣叩見父王。”李煜跪拜道。
“過來。”國主的聲音沙啞,輕輕一揮袍袖,周圍的近侍盡數退出了書房。
李煜默默地走進桌案,躬身立於案前。
國主道:“韓熙載等人都低估了周朝武夫郭紹,兩個月即下蜀地,他的野心不止蜀國吧?”
李煜忙道:“蜀國主向來羈傲不遜,尊號稱帝;父王在淮南之役後一直恭順,南唐軍也比蜀軍強盛,周朝廷不一定會對南唐用兵……”
“你在東京時,答應過進貢一百二十萬貫財物,現在我們得趕快派人進奉東京。”國主道。
李煜彎腰一拜。他覺得國主在這樣的大雨天召見自己,恐怕不止說進貢的事,便侍立聽著。
果然國主良久才開口道:“為父近日漸覺體力不支,洪都的宮殿修繕妥當,想遷過去居住,今天召太子來,就是想和你商議,該傳位給你了。”
“萬萬不可,父王正當壯年,怎可如此?兒臣不敢擔此大任。”李煜情緒複雜道。
國主道:“為父觀之,太子已可勝任國事,王位交給你,為父最放心。你念我年老心疲,切勿推遲。”
李煜忙跪在地上。
國主的口氣忽然有些愧疚:“本王一生大風大浪,卻在這種關頭要把重擔給你,著實有點對不住煜兒。”
李煜埋著頭,一臉鐵青。父親一生風浪,他熬到現在也不容易,付出了太大的代價;眼看要接手,卻是一個風雨飄搖中的爛攤子,那最後還能得到什麼?
宮殿裡頓時一閃,李煜等了一會兒,果然聽到“轟”地一聲雷響,這時才沉聲道:“請父王再慎重考慮。”
國主沉吟片刻,說道:“武昌節度使林仁肇上書封鎖長江南岸,派人與武平節度使(楚)議和結盟,共御上游;你的叔父李景達上書,趁淮南空虛,欲收復失地……昔者本王與周世宗議和,休兵結好,但時過境遷,恐怕南唐國再度陷入戰事在所難免。”
李煜道:“請戰者只有一兩人,國中臣民多不願輕開戰端,四王叔與林仁肇所奏固然在理,戰事也難免;但若王室主動開戰,會有不少人怨我們連累國家。”
“你下去罷。”國主頹然道。
……李煜叩拜告退,冒雨回到了東宮。
走到廊廡上,把傘遞給身後的隨從,前面門口的一個宦官見狀正欲執禮,李煜擺了擺手,低聲道:“不必喧譁。”說罷走進了廳堂,向裡面走了一陣,卻不進上房,而是走進旁邊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