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宋青書繼續北伐,同時不停地派人招降金國,金國之前和蒙古一戰損失不小,這些年的征戰他們也失掉了大量戰略縱深,再加上如今宋青書實力實在太過強大,他們知道很難抵抗。
之前宋青書是南宋的臣子,金國上下哪怕知道不敵,也沒考慮過投降,畢竟金宋之間的仇恨實在是太深了。
但宋青書建立了新的國家後完全就不一樣了,雙方之間的仇恨不復存在,哪怕民間、南宋皇室有些,但也不影響大局。
於是在歌璧姐妹的運作下,再加上國內頭號權臣“唐括辯”、忠義軍諸多將領都是宋青書的心腹,可謂從裁判到選手都是他的人,雖然金國內部還是有不少強硬派,但也架不住大勢所趨,最後的投降也順理成章了。
接受金國投降過後,宋青書善待金國皇室,同時保留了大部分金國貴族、高層的官位,只是新增了一些制衡手段。
原本投降後忐忑的金國上下,紛紛轉憂為喜。
南宋內部不少人對此有些非議,但架不住宋青書威望太高——歷史上開國皇帝要做任何改革都是相對容易的,就是因為他威望高,手裡有軍權財權人事權一把抓。
再加上宋青書前些年暗中建立的民間的輿論宣傳機構,很快就將這些非議扭轉過來。
同時善待西夏王室,讓李清露、木婉清等人繼續帶著西夏貴族管轄原本的土地,當然他們要派質子入京,朝廷也會派一批官員到地方。
對於亡國之臣來說,這樣的待遇簡直是喜出望外了,所以西夏、金國兩地很快就穩定下來。
再經過十幾年文化教化,必然能徹底融入大家庭。
接下來宋青書繼續率軍北擊蒙古,將蒙古人趕回到了漠北,經過多年的打擊,黃金家族血脈凋零,終於再也壓制不住蒙古諸部。
蒙古陷入分裂,分成了東西兩部,西部的瓦剌,東部的韃靼,瓦剌和韃靼各自又有數個大部,其中海迷失統領著瓦剌諸部最強者,汝陽王府則是韃靼諸部最強,趙敏替父親報了仇,幫哥哥自立過後,便功成身退來找宋青書雙宿雙棲了。
除了這兩股勢力之外,雅倫王妃還控制著一些舊部,蒙古分裂的諸部之間仇恨也頗深,經常陷入紛爭,再也無暇南下中原。
解決蒙古的過程中,遼國也投降了齊國,畢竟如今遼國早已不復當年的強盛,只剩下彈丸之地,之前有蒙古撐腰勉強在清金夾縫中求生,如今蒙古都垮了,遼國自然也沒了指望。
當然如果不是暗中控制遼國的是蘇荃,要投降也沒那麼容易。
遼國投降,蒙古徹底分裂後,天下的注意力都在清國上面,如今清國基本上被齊國的勢力全包圍,再加上東邊高麗人的相助,面對宋青書大軍壓境,清國內部很快也動搖起來。
此時清國的處境和春秋戰果末年的齊國一樣,雖然依然有不俗的實力,但秦國已經一統天下,大勢已去,再也沒了反抗的心思。
再加上西夏、金國投降之後的良好待遇,清國臣民最後一絲顧慮也沒有了,投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宋青書一統天下過後,朝野上下開始催促他給諸位妃嬪相應的稱號。
儘管他不願意給諸女分出高下,但架不住禮教如此,很多事情也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
最後冊封周芷若為皇后,東方暮雪為皇貴妃,在天下臣民眼中,這個皇貴妃極為神秘,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來歷,竟然能成為嬪妃中最高等級。
封阿九為貴妃,任盈盈為淑妃,趙敏為德妃,完顏歌璧為賢妃,原本她是不願公開進入宋青書後宮的,只不過架不住對方的軟磨硬泡,再加上之前生的孩子跟了唐括辯姓,也算對亡夫有個交代,便半推半就從了。
封木婉清為莊妃,蘇荃為敬妃,趙瑚兒趙媛媛並列惠妃,薛寶釵薛寶琴姐妹並稱順妃,夏青青為康妃,小龍女為寧妃。
原本夏青青是不願公開進宮為妃的,但宋青書太強勢了,再加上這些年在金蛇營大家都知道他倆關係,所以也不掩耳盜鈴了。
另外宋青書是打算給冰雪兒留一個靠前的妃位,因為她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個對他好的女人,可以說他命運的起點和轉折都是她帶來的,兩人之間的感情最純粹不摻雜任何利益,可找到她的時候她說什麼也不願意,她可以私底下和他在一起,但絕不能讓先夫名聲蒙羞,堂而皇之進後宮她是絕對不同意的。
宋青書對其他人可以用強,對她卻絲毫捨不得違逆,便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改而在白馬湖畔還有遼東的玉筆山莊附近給她修建了很多別院,一來可以讓她照顧兒子,二來可以經常去看她。
王家比較尷尬,原本他們家肯定有一個妃位的,但到底讓誰上很麻煩,讓李青蘿上的話,王家可丟不起這個人;讓王語嫣上呢,他們又過不去心裡那道坎,儘管王子騰想了一些辦法,但都被家族內部否了,是以就耽誤下來,不過還有麗妃、華妃兩個位子空下來,以後總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