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那魚簍尊所在的攤位,張坤繼續在潘家園地攤區閒逛了起來。
雖然魚簍尊沒有了撿漏的可能,但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嗎。
潘家園這麼大,擺地攤的攤販不下千數,即使每個攤位上的東西只有一百個,那麼上千攤販下來,也超過十萬商品了。
這十萬商品裡大部分肯定都是現代工藝品,但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的真貨,這也超過百件了。當然了,張坤這裡說的千分之一真貨並不包括類似乾隆通寶這些論斤賣的,否則數量就更多了。
而假設這一百多件古玩裡,有撿漏價值的大概能有一半,畢竟有些東西,即使是真品價值也不高。
比如宋代瓷器,最貴的能上億,甚至你有錢還不一定買的到,但這說的是官窯,而且是官窯中的精品,而如果是宋代普通民窯瓷器,其真實價值也就幾百塊而已。
潘家園就有不少民窯瓷器,真品是真品,但收藏價值就真的只能用來糊弄一下那些外行而已。
然後剩下的四五十件有價值的古玩裡,還有大半是老闆心裡有底的,比如剛才的魚簍尊。所以,從大概上說,整個潘家園地市上,未被人發現,有撿漏價值的,大概也就有個一二十件。
在上十萬的商品裡,找出那一二十件有撿漏價值的東西,對一般人來說,就真的是要撞大運了,撞上也就撞上了,沒撞上,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這對張坤,或者說姚志平來說,就完全不是問題。
在最開始來潘家園閒逛的前兩個小時,姚志平便將潘家園地市上差不多所有東西都掃了一遍,然後整理出了其中是真品而且價值高的重點記了下來,然後剩下的就是等張坤去談了。
有那被老闆自己看走眼的,低價買入,這自然就算是撿漏了,所以張坤絲毫不為魚簍尊而失望,因為還有更多的在等著他。
半個小時後,張坤再次來到玉來坊,這次他又帶來了三件剛買的小東西。
在玉來坊的櫃檯上,侯保國拿著放大鏡仔細的看著櫃檯上的三件東西。
首先是一枚印章,土黃色,石質。
侯保國很了很久,然後輕笑點頭:“明代大臣王世貞的印章,刻‘臣心如水’,壽山石質地,是真品,可惜儲存的不是很好,印章頂部有了一條微微的裂痕,價值大損,否則賣個十幾萬應該沒什麼問題。”
說著,侯保國放下印章,然後拿起第二件,仔細打量了起來。
這是一件形狀類似筆筒,高約二十厘米,直徑七八厘米,上面有兩個眼,看著有點四不像的意思。
侯保國看了一會,然後輕咦一聲:“這莫不是漢代黃釉陶水計?”
聽到這,張坤終於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侯老闆好眼力。”
沒錯,這確實是漢代黃釉陶水計,在漢代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十分少見,一開始張坤第一眼看到也以為是筆筒之類的,後來還是姚志平告訴的,這東西,因為十分少見,一般人很難認的出來。
按姚志平的說法,就算是古玩行當裡的老人,能一眼認出這個的估計也沒幾個,實在是太少見了。
所以侯保國能一口說出這東西的名稱,別的什麼不說,這古玩行當裡的見聞,那真的算是廣博了。
得了張坤一番誇讚,侯老闆笑笑並不說話,然後拿起了最後一件,是一件粉青棒槌瓶。高約14厘米,釉色粉青,柔和蘊潤,光滑細膩,玉質感強,線條流暢,整體造型就像一個棒槌,所以就叫棒槌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