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神級漁夫> 正文 第744章 瓶子森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744章 瓶子森林 (2 / 2)

放到華夏,這樣的混賬女人就該槍斃一千次!讓兒童吸毒?虧尼瑪想的出來!難怪看著那幾個人懶懶散散的,這尼瑪是抽飄了啊。

阿蕾西回答了蕭鵬的問題:“當然了,喬布斯在世時候都說,他是嬉皮士,他和他所有的同事都是嬉皮士。其實嬉皮士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在這些人眼裡,生活不僅是工作、家庭、財產、職業,它更豐富,就像硬幣還有另一面,雖然大家嘴上不說,但在生活的間隙,尤其是在不如意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某種衝動,許多人想找回生活的意義。嬉皮文化其實不僅僅單純是毒品、酒精和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像我們現在這樣的旅行,不是也是屬於嬉皮文化麼?”

嬉皮士在米國發揚光大,但是要說其起源,細算之下,竟然是源自社會主義前蘇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西方爵士樂、搖滾樂剛開始以走私的方式進入蘇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感受到來自大洋彼岸的音樂併為之沉迷,但是前蘇聯時期社會物資短缺,以及音樂裝置落後,想買到唱片太難了。不過戰鬥民族的前輩們也有辦法,用醫院廢棄的X光膠片剪圓,在上面刻上西方音樂專輯,一張BONEMUSIC就這麼出現了。然後在暗地裡拼命傳播著。儘管前蘇聯政府打壓的厲害,但是這也阻止了不了這些蘇聯青年的熱情,天天抽菸喝酒泡妞,聽著另類的音樂,穿著不太社會主義的服飾,終日聚會聽音樂開party。

華夏也有過這麼一段時間也是,那段時間的年輕人,咳咳,也就是蕭鵬這代人的父輩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穿喇叭褲,留長髮,彈吉他,下舞廳‘拍婆子’。王朔的書就是記載那時候的故事。現在想來,其實它們都是屬於嬉皮士。

不過蘇聯和華夏的嬉皮士已經留在歲月長河了,一個個成家立業,有了新的生活,只有偶爾出現的‘非主流’,但是米國不同啊,人家窮人福利好,該怎麼嬉皮就怎麼嬉皮,反正餓不死不是麼?所以也和摩托騎士一樣,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目前在米國,還有很多嬉皮士,追求這種自由的生活,關鍵還是因為餓不死慣出來得毛病。。。。。。

一曲完畢,蕭鵬鼓掌示意,幾人跟蕭鵬等人揮了揮手打了個招呼,蕭鵬就忙著支帳篷了,艾米莉亞忙著在畫畫,而阿蕾西。。。。。。忙著各種自拍。

蕭鵬拿出便攜烤爐,這次買了那麼多調料,可不能浪費,摩托車上兩個車載冰箱,其中一個可滿滿的都是食物。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上路不是?

米國人是離不開吃燒烤的,不過蕭鵬可不不會使用米國的燒烤方式,米國人吃燒烤吃得多是多,但是論起口味來,還是華夏風格的燒烤更加的好吃。

其實有人說,米國的BBQ比華夏的要粗糙簡陋的多,這應該有一定誤解,米國的烤肉可以按照地域和燒烤風格分為好多不同的種類,而蘸料的講究勁絕對不簡單,不同肉類烤法也不同,但主要的區別是米國的烤肉更多用大塊肉慢慢燻烤,而華夏燒烤主要是切成小塊肉串起來快烤。

像加州這邊的烤肉風格,蕭鵬是很不喜歡的,他們烤肉喜歡用醬汁醃過再考,久而久之,大家只能記得他們的醬了。華夏雖然烤肉也要先醃一醃,但是絕不會像他們那樣滿是醬味。

不過蕭鵬卻主要準備的是羊肉和牛肉、雞肉,豬肉並不多,因為米國這邊,豬肉真的真的真的很難吃!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說三遍!首先第一,米國豬肉幾乎都是用激素催起來的,第二,米國養豬不像華夏那麼講究,在華夏,為了去掉豬肉裡面的腥味都會把公豬閹割了來養,在米國,這叫不人道,不能這麼做。所以米國的豬肉那叫一個腥臭。

但是蕭鵬還是買了一些豬肉,倒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煉神奇的豬大油,燒烤時候抹什麼油最好吃?必須是豬大油!

就像當時電視節目裡,華夏大廚和法國大廚對戰廚藝,法國大廚知道華夏人做飯離不了油,直接把油給搶了,不讓華夏大廚用油,結果華夏大廚更乾脆,直接煉了一塊豬大油做飯,搞得法國大廚直喊他作弊。

豬大油最大的特點,就是香,當蕭鵬這邊烤的差不多的時候,艾米莉亞也不畫畫了,阿蕾西也不自拍了,幾個披頭士也湊了過來。

“你這肉烤的真不錯。”蕭鵬背後有人打招呼道。

蕭鵬回頭一看,倒也樂了:“嘿,你怎麼也在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