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神級漁夫> 正文 第六百六十三章 毀三觀的古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六百六十三章 毀三觀的古詩 (1 / 2)

說起‘黑石號’來,那算是華夏人心中又一個痛。更新快無廣告。

在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髮達國家,有很多私人打撈公司,從海洋裡打撈沉船掙錢。不過目標大多是大西洋,尋找他們祖先的財富。

當然也有很多人另闢蹊徑,把目標放到了亞洲。德國人沃特法就是其中之一。

沃特法原來只是一個德國水泥廠老闆,一次偶然間,聽到他們廠裡的印尼工人說,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之間的島嶼水域沉沒有古代珍寶。1996年,沃特法直接帶著潛水工具和印尼工人就去了他們所說的海域尋找沉船去了。

結果次年,他們就發現了明代的鷹潭號沉船,而1998年,又發現了馬熱尼號沉船,這給沃特法來了信心,同年,沃特法在勿里洞島外海一塊黑色大礁岩附近發現了一艘沉船,將其命名為‘巴圖西塔姆’號,中文譯名‘黑石號’。

這艘船可真是海上考古界的明星!就連總大大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都要特意提到這艘船,以此講述古絲綢之路上各國交往的絢爛歷史。

‘黑石號’並不是一艘華夏古船,而是一艘來自中東的商船,這點可以從造船的技術上見得端倪,船上的每條木條都是以椰殼纖維紮結起來,沒有任何的木榫結構和鐵夾可尋,和華夏造船截然不同。他也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阿拉伯遠洋船!被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年代最久遠的海洋遠古考古發現之一。由於船上出水的長沙窯瓷碗上有唐代寶曆二年的年號。所以沉船年代被確認為九世紀上半葉,是迄今為止打撈上來的最古老的航海帆船!‘黑石號’的存在,直接證明在唐代,華夏和阿拉伯之間,就已經存在著直接的海上陶瓷貿易。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這艘船打撈上來的,是整整六萬七千件文物!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而其中98%的文物為瓷器。包括長沙窯、越窯、邢窯、鞏縣窯等等,其餘的則是金銀器和銅鏡等,包括現在存世唯一的一塊唐朝貢品‘江心鏡’,就是從‘黑石號’上發現的!其餘的國寶級文物更是數不勝數,什麼八稜胡人伎樂金盃,那是在華夏境外發現的最重要的唐代金器之一;各種金銀銅器美不勝收;還有高一米的白釉綠彩高足長柄壺,壺身刻有菱形帶花葉紋。其造型竟然沒有同類!最名貴的是三件唐青花瓷,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華夏最早、最完整的青花瓷!

在當時,越來越多的華夏文物出水,引起了華夏方面的重視,幾家博物館一起要購買這艘船上的寶藏,但是沃特法卻提出寶藏必須整體購買,而且根據合約,沃特法拍賣‘黑石號’的錢,必須要和印尼政府分享,兩方分配方案未達成一致,所以這批寶藏並沒有被推出拍賣。

就在華夏方面等待拍賣訊息的時候,李家坡卻直接趁虛而入,購買了被打撈文物的數年的展覽權。這下華夏沒招,只能等待展覽權結束再考慮下手,可是李家坡方面卻在這段時間內慢慢籌資,最後直接購買了這批文物。於是這批珍貴的華夏國寶,就成了李家坡的寶貝了。不得不說,是華夏一直以來的遺憾。

現在高館長和孫老聽到了有七八艘可以和‘黑石號’媲美的沉船,能不激動麼?要知道,迄今為止,東南亞國家正式登記的已經打撈出來沉船的地點,已經有一百多處!打撈沉船二百多艘,大多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發現,這其中,菲律賓最多,為41處,印尼27處,泰國23處,馬來西亞17處,越南10處,華夏。。。。。。。0處。

而這二百多艘沉船,大部分是來自於華夏,也有來自於歐洲中東地區的,而所有的船隻都裝載著來自於華夏的精美瓷器、陶器和金屬器皿。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沒成想在已經被東南亞國家篩過一遍的海底,竟然蕭鵬又能找出七八艘沉船,而且用蕭鵬的話說是,跟‘黑石號’一個規格的,說王館長他們不激動,那純屬扯淡。

“蕭老闆,你給我介紹下,你說的那些船都是什麼情況吧?”王館長一臉激動之色。

蕭鵬嘆口氣:“這還有什麼好介紹的?都是古時候的商船,那個年代的我不知道,但是但是確實保證‘有料’,都被我考證過,最起碼瓷器是真不缺,那個這些船的沉海深度不一樣,最淺的大約三十多米,最深的大約不到二百米,不過這幾艘船有共同點,那就是儲存還算完好,據我觀察,這些船都是掩埋在淤泥之下,形成了厭氧環境,避免了木質船身氧化破壞,所以,你們現在應該考慮的是,到底要‘整體打撈並儲存’呢?還是‘原地打撈儲存’。”

“這兩者哪裡不一樣?”王館長對文物內行,對海底打撈就不懂了。

蕭鵬答到:“所謂整體打撈並儲存呢,就像當年打撈‘南海一號’那樣,製造一個特製的沉箱,用於將船體整體打撈出水,連著沉船、文物與其周圍海水、泥沙按照原狀一次性吊浮起運。這樣的好處是對船體整體保護更好,減少文物遺失。缺點麼,自然是花錢多了。最簡單,滿載後的沉箱重達三千噸以上,要用多少打撈助浮氣囊?而且打撈船要用錢,沉箱需要用錢、水下設施、船舶、人工都是錢,算下來的話,打撈那麼一艘船,起碼要七千萬到一億打撈費用吧。那七八艘加起來至少需要五億六億的才能玩得轉。”

王館長聽了一驚:“那麼多?那‘原地打撈儲存’呢?”

蕭鵬笑道:“那就簡單多了,下水只撈東西不要船,好處是價格便宜,但是容易遺漏文物。畢竟海底工作,誰也做不了那麼仔細。這樣打撈一艘船,幾百萬就可以搞定。具體採用那種方法需要你們自己去協商了。反正我可以保證你們絕不會空手而回,不過只有一點需要注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