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江讚賞的望著郝思文,笑道:“思文兄弟允文允武,能為東平殫精竭慮。其餘兄弟多學學罷,如此思量下去,我等必能擇一最佳方案。嗯,思文兄弟的打法,大家議上一議。如何?”
方這時,張遼出列,劍眉入鬢,雙目炯炯,四方拱手行禮,而後微笑說道:“主公,軍師,諸位將軍。遼以為這位將軍兩種方案都不錯。只是某思得一點,打草而驚蛇。黃巾軍本都是流竄四方之人,如今難得停留無鹽,據城而守。若先行攻打其餘縣城,唯恐無鹽黃巾驚慌,而後裹挾百姓出逃東平而已矣。”
大將秦明大叫:“那無鹽黃巾出逃無鹽,出逃我東平不是很好?少了我等廝殺了。”
張遼卻是搖搖頭,微笑不語。宋時江眼睛登時大亮,荀攸也眼睛也是大亮了起來,對張遼滿是欣賞。宋時江知曉張遼的意思了,他的心思更大,不止於東平土地,他更想把在東平的黃巾都留下來。那都是百姓呀,那都是人力所在,都是兵源所在。
宋時江一拍大腿,叫道:“張將軍,某已知曉你之心思也,雄才大略者,張遼也。請速速說與其餘兄弟知曉。”
張遼拱手稱是,於是說道:“成就主公大業者,非惟疆土耳,百姓更重。那東平黃巾本就是我域內百姓,如何可讓他隨梁鍾寧出逃或是覆滅。更何況,若出逃,有朝一日又會回竄東平,禍亂依舊。某以為,一斬了梁鍾寧,二奪回東平國,三投降黃巾使其復為東平民。三者俱成,方為陳宮耳。”
宋時江撫掌大嘆,叫道:“文遠說出某心聲也。那如何行事,繼續道來。”
張遼繼續說道:“如此,方才哪位將軍第一計方為上策。趁其未逃,直取無鹽,斷其退路,斬將殺敵,逼降黃巾。我等需如此如此……”張遼細細的說來了,說得宋時江笑逐顏開,說得下首其餘將佐頻頻點頭。
“如此,就依張遼之計。擇日出發,掃蕩東平,護我疆土。”宋時江振聲下令。
“遵命!”眾將領齊齊回應。
大計定下,宋時江也是稍微心神安定了一些。
他思忖了一下,朝諸多留守將領說道:“李應哥哥、朱仝哥哥、楊志兄弟、李俊兄弟壽張一戰,你等援救及時,不過也是損失頗多。今番你們立得功勳,可有何思量與要求?”
李應呵呵一笑,說道:“多謝主公關心,救援自家兄弟,份內事耳。有何可說的?”
楊志卻是面色大喜,躊躇了一會,開言說道:“主公,多謝主公將梁山大事託付於楊志,自任梁山守備營正將以來,楊志日夜操練兵馬,不敢一日懈怠。如今我守備營兵馬嫻熟,士氣旺盛,楊志懇請主公帶我守備營縱橫疆場,殺敵立功。”
“哦?”宋時江不由得抬頭望了楊志一眼。他知曉楊志一直心存廝殺疆場,建功立業,重振楊家雄風心思。這是楊志一輩子的心思,追求所在。當初讓他做梁山守備營正將是看其心思細膩,小心謹慎,精明能幹的性格所在。確實,也得讓他實現心中抱負罷。
宋時江想了一想,點點頭說道:“楊志兄弟,你等功勞某俱看在心裡。如此,諸位,某今日先行做得一些調整,以彰諸將功勞,我命令。”
“在!”眾將齊吼。
“命:楊志為馬軍第九營正將,領兵一千六百員。”宋時江振聲說道。
“是!”楊志大喜,鄭重下拜,說道:“必為主公縱馳疆場,雖死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