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戰士們,戰馬吃東西的速度就慢多了。花了差不多兩刻鐘,它們才算吃完了這些東西。然後馬隊稍作休息,便繼續向著遼陽方向前進。
鄭森估計,即使多鐸跑得再快,在一切都非常順利的情況下,從大遼河堡到遼陽的兩百多里地也要跑整整一天,而且等跑到了估計騎兵也就該全部變成步兵了。考慮到清軍出逃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入夜前他連一半的路程都未必走得到,最早最早,多鐸也只能在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到達遼陽城下。而那時候,他們一定人困馬乏,建制混亂,根本就沒有戰鬥力了。而自己的隊伍應該能在後半夜到清晨到達遼陽附近。休息一陣之後,正好可以在遼陽城下攔住多鐸。鄭森打算複製一下當年唐太宗在淺水原一戰,追擊宗羅?直到敵軍老巢涇川城下,在城下大破敵軍,從而迫使敵軍投降。鄭森也打算就在遼陽城裡的那些韃子的眼皮底下,消滅這些漏網之魚。一傢伙徹底打垮滿清計程車氣。
輕騎兵繼續前進,前面漸漸的已經有一些村落了。這些村莊原本大多都是漢民開發建造的。但在努爾哈赤發動叛亂,遼東淪陷之後,漢民大多遇害,其他的都淪為包衣奴隸,這些村落也就變成了滿洲人的了。如今他們的年輕人大都徵發出去作戰了,這些村莊裡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其中的一些老韃子也遠遠地看出這支隊伍不太對勁了,但是他們也做不出什麼有效的反應,只能一邊派人騎著馬往附近其他寨子送信,一邊緊閉莊子的大門,做出拼死抵抗的架勢。
只不過這時候鄭森可顧不上他們,甚至他對他們派出的信使都不太在意,這些信使使用的都是劣馬,以腳力來說,他們幾乎不可能前往遼陽,更不可能比鄭森麾下的輕騎兵先到遼陽。
……
餘新已經連續擊破了清軍留下的好幾股阻擊部隊了。一開始是兩黃旗的,結果重騎兵一個衝鋒,就打垮了他們。然後又是兩藍旗的,兩紅旗的。雖然這些留下來斷後的部隊都沒能擋住餘新,但是重騎兵在經歷了好幾次的衝鋒作戰之後,馬力消耗嚴重,已經完全無法跟上龍騎兵和輕騎兵了。不過他們的任務也完成得不錯了,他們先後擊破敵軍三次攔截斬殺敵軍一千多人。如今他們也可以安心地落在後面休息了。
餘新將重騎兵留下,讓輕騎兵和龍騎兵繼續追擊。一路上他們開始發現被拋棄在地上的鎧甲、武器、旗幟,接著便不斷地遇到掉隊了的建胬,看到倒斃在路上的馬匹。顯然,清軍的馬匹已經快到極限了。清軍使用的蒙古馬本來是一種非常有長力的馬,但是滿清剛剛經歷了封鎖和饑荒,戰馬的營養狀況自然也受到了影響,精飼料的缺乏使得大部分的戰馬都掉了膘。這自然也嚴重的影響到戰馬的體能狀態,加上模範軍追趕得緊,清軍的馬匹一直得不到有效的休息,自然就越發的不行了。為了能讓馬跑得更快一點,更遠一點。逃亡的清軍被迫拋下自己的鎧甲、刀槍、防箭的斗篷、弓箭、箭壺以及一切能拋掉來減輕重量的東西。即使這樣,他們的馬匹還是不斷地出現掉隊,甚至出現倒斃的情況。
在這個時候,一個人掉隊了,是不能指望能從別人那裡得到援助的。他們有的儘可能的往道路兩邊躲避,儘可能的遠離道路。如果他們能跑得距離道路遠一些,後面的追兵或許會顧不上對付他們。不過這也只是一時的,等到局面穩定一點之後,落在後面的這些遊兵散勇,很快就會被消滅掉。
事實上如果餘新不顧馬力加速追趕,日落前他肯定能趕上多鐸,不過他卻故意控制了速度,只是不斷的逼近,不斷的迫使多鐸繼續逃跑。為了追擊方便,輕騎兵甚至拋下了一切的鎧甲,如果真的逼著敵軍決戰,雖然模範軍肯定能獲勝,但也肯定無法避免損失。還不如就這樣壓迫著敵人,又給他們一點希望,然後讓他們自己在這樣的逃亡中被不斷的消耗掉。
時間就在這樣的追趕和逃亡中漸漸過去,在多鐸的熱切的期盼下,天色總算是漸漸的暗了,這時候原本跟著多鐸逃離的人已經只剩二分之一左右了。
天黑下來之後,多鐸停下來稍微喘息了一下。但是他並不敢長時間停留,因為如果他不能趁著夜晚儘可能的拉開和追兵的距離,等天亮之後,追兵追上來,他們這些人可能永遠都到不了遼陽了。
當然連夜強行軍,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連夜強行軍,也是非常危險的。首先夜間本來就容易出現迷失道路之類的事情,此時的清軍,士氣低落,編制混亂,就更容易出這樣的事情,這樣一來,本來就不多了的人,說不定就又要走散不少。不過這時候卻也顧不得這些了。所以入夜後,多鐸之稍微讓馬匹喘了口氣,便又急匆匆的上路了。
入夜後餘新同樣也沒有停下來休息,但是為了避免混亂,他降低了追擊的速度,讓騎兵們都下馬步行,龍騎兵隨時做好防禦準備,雖然他覺得清軍如今的狀態和士氣是不太可能逆襲他們的。然後便派出輕騎兵,讓他們以百人為一組,在軍犬的引導下,不斷的追趕襲擾清軍。
這個舉動在夜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黑夜中,清軍看不清來襲的敵軍到底有多少人,很快便發生了混亂,甚至自己人都在黑暗中亂砍了起來。整個的隊伍因為百來人的襲擊,便失去了控制。
慌亂之下,多鐸也不知道敵軍到底來了多少,自己是不是被包圍了,便帶上自己的親信白甲數百人,靠著比其他旗丁狀態更好的馬匹,拋下他們,向著北方拼命逃去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