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逸的話說得十分含蓄,但張可達和趙康都知道華國已經摸到喪屍病毒的門檻。
溫付昌在感染病毒之後並未完全變異,他發生了變化的只有身體,但思維能力和習慣卻得到了保留。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恐怕不會有任何人會相信這一點。
秦逸提到的基因趙康也瞭解一點,它是一條多肽鏈或者說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援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效能,也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資訊。
昌平研究所透過在溫付昌身上進行的諸多實驗實際上已經發現了一些端倪:喪屍病毒在進入人體後,會迅速尋找周圍的細胞進行融合。這種融合是很隱秘的,因為一旦病毒來到人體,它的外型和特性幾乎和人體自身的細胞別無二致。
這是一種偽裝,不過卻被華國的科學家在溫付昌身上發現出來。喪屍病毒和人體細胞融合之後很快會釋放出一種酶,這種酶讓細胞發生特異突變,進而導致細胞中的基因鏈發生變化。
特異突變後的細胞還是人體細胞的模樣,但是它已經成了喪屍病毒的幫兇。這些變異細胞開始向周圍延伸,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它們很快就會感染更多的細胞,並將其變成同伴。這樣一樣,人體在不知不覺當中就開始了一場壯觀的基因改造工程,等工程結束時,喪屍便誕生了。
喪屍病毒在感染人體之後,就會對人體內的基因組進行定向編輯,這是秦逸已經得出的結論。人體內的基因組是由許多的基因片段組成,可以被視作一段類似於電腦程式的程式碼,而人就是這個程式。平常的時候,程式都是按照程式碼設定的內容去執行,但是程式碼一旦遭到修改,程式可能會癱瘓,也可能會失控。
秦逸是生命學和基因學的專家,他對張可達和趙康說的話其實十分保守,因為溫付昌的存在是華國S++級的機密,只是出於“冰川行動”的需要,他才允許這兩人稍稍接觸一些資訊。要知道,除了溫付昌他們的這個專案組之外,整個華國知曉這一情況的人不超過兩手之數,華國以外更是為零。
在對喪屍病毒的研究過程中,秦逸也遇到了不少的難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他發現喪屍病毒並非外來物種,甚至很可能就來自人類自身。因為他透過許多次的實驗和研究,發現喪屍病毒和人體內的細胞具有超高的相似度,如果不去分析病毒和細胞內的基因片段,那兩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而且人類的身體也不排斥那些病毒,免疫系統在見到它們時就彷彿看見的是“自己人”,它們接納這些病毒,並任其在人體內擴散並肆虐。
“這些病毒會不會就是來自人體內部的?”這是盤亙在秦逸腦海中最大的一個疑問。喪屍病毒只會感染人類,這是很早前就被許多國家都確認過的,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在接觸到這些病毒後身體不會發生任何變化,甚至連皮疹都不會起,所以秦逸斷定喪屍病毒只會對定向的基因片段進行修改。
至於喪屍病毒修改的是哪些基因片段,秦逸和他的團隊仍在鑽研。
注入溫付昌體內的褐色藥物是一種靶向藥劑,它起到的作用雖然有限,但也極為難得。如果不是溫付昌自願拿自己的身體作為試驗品的話,可能這種藥劑的功能就不會被發現。畢竟這種靶向藥劑注入喪屍體內不會有任何直觀上的變化。
整個專案中只有溫付昌一個實驗體,秦逸他們也不可能找其他的人來做這項實驗,有人曾提議用死囚來當實驗體,這類建議最後都被秦逸和他的團隊否決了。
基因工程是複雜且神奇的,秦逸必須要保持實驗體的“純潔性”,也就是作為實驗體的個人必須是自願且有自我犧牲的覺悟。如果用死囚來當實驗體,他們在實驗過程中萬一反饋一些帶有個人主觀色彩的資料,那研究的方向很可能就會被帶偏。
比如用上藥劑之後,死囚誇大身體反應,或者裝出神經錯亂等狀況,那專案組對藥劑的結果評定就會和實際有很大的偏差。
張可達和趙康在軍艦的甲板上沒有討論這個專案的事情,因為在昌平研究所的時候,他倆就被多次叮囑要嚴守秘密。
不能討論昌平研究所內的見聞,兩人還可以說說破解外星文字的軟體,這個軟體趙康前段時間一直在做,不過進度不是很快。
“到瓶頸了,”趙康笑著對張可達說道,他的神色中頗有幾分無奈。
“是啊,外星文字的樣本太少,”張可達點了點頭,深以為然。根據喬治•馬瑟公開出來的那幾個外星文字,他破譯出了三個座標和時間,之後再度破譯出來的內容就出現了殘缺,關聯性也不強。
“希望已經找到的線索能夠為我們開啟一扇新的大門,”張可達說道,他像似在鼓勵自己,又像似在鼓勵趙康,“月7日的末日種子庫,那裡一定有超出地球科技的東西存在。”
“我也相信有,因為經過無數次建模所得出來的結果顯示,人類如果不破局的話,就沒有出路,而這個局,就在張哥你破解出來的座標裡面。”
“有這麼誇張嗎?”張可達還是第一次聽到趙康這樣說。
“當然,不然你以為其他國家為什麼對‘冰川行動’的響應速度這麼快,因為他們的人肯定也做過類似的建模實驗,而且我敢肯定,他們得出的結果跟我的基本一致。”
“媽的,你這麼說,我的壓力好大。”張可達從口袋摸出煙來,點了幾次都沒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