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參加學術交流會議的代表團都安全抵達休斯敦之後,這項在災難後首度舉辦的學術盛會便在眾人的期待中開始了。
科研界中各國的精英代表都匯聚一堂,休斯敦為這次盛會的召開準備了一個足夠寬敞的室內場地,這裡面環境舒適,裝置也十分齊全。
巨大的螢幕投影在會場最前方的牆面上亮了起來,剛才還在小聲交談的科研學者們一瞬間都停止了說話,大家突然開始保持安靜,一方面是出於禮貌的本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目光已經被投影中的畫面所吸引。
這是一些怪誕的圖畫,在整面巨牆上,這種圖畫有十數個之多。
在短暫的安靜之後,臺下的人又開始紛紛議論起來。
“這是什麼?”趙康朝張可達問道,兩人都是來自崇明區,而且之前也都是在東灘國際會議中大樓中辦公,彼此之間相較其他同伴要更熟絡一些。
陳斌和孟捷等人無法進入會場大廳,因為他們都屬於非科研編制的人員,所以只能留在代表團駐地。
“我感覺是一種文字,”張可達盯著那些怪誕的圖看了半天,心裡雖然還有些拿捏不準,但是這種想法帶來的感覺卻很強烈。
“據說交流大會的內容是和外星文明有關,”趙康想了想,腦海裡又浮現出之前在劉嘉俊帶回的資料中看到的資訊,“米國人這次到底願意抖多少東西出來?”
“先看看情況。”張可達看到會議大廳的講臺上,已經出現了一名東道主方的學。
“諸位,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休斯敦,”站到講臺上來的這名學者是一個精神奕奕的老年男子,從他的衣著打扮上來看,你會發現和普通的科研人員沒有什麼區別,但是臺下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們卻無人敢輕視這個男人,因為他正是天文學界的巨擘、高階天體物理學家喬治·馬瑟。
“是他!”趙康看清檯上的學者後,心裡大吃一驚,“喬治·馬瑟啊,這位大拿竟然在災難中活了下來。”
“他是幹嘛的,很厲害嗎?”張可達對喬治·馬瑟不太瞭解,因為這個人並非語言學領域的人。
“米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德航天中心的高階天體物理學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的發現者,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趙康給張可達科普道,“他的研究和發現幫助人類瞭解了宇宙的開始以及星系、恆星的起源,並進一步支撐了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論。”
“米國人拿的諾貝爾獎有點多,”張可達咂了咂嘴,對臺上那名戴著眼鏡且高高瘦瘦的老人心生敬佩之情。
“休斯敦藏龍臥虎,”趙康繼續說道,“那個從坦帕研究所過來的馬里奧博士也是諾獎得主,在生物和基因學上造詣頗深,少有人能望其項背。”
“咱們華國啥時候也能有這麼多牛逼的人就好了,”張可達點了點頭,米國的硬實力其實從諾獎得主的人數上就可見一斑。
“會的,說不定張哥你就是下一個呢,”趙康笑道。
“哈哈,我倒是想,不過怕還是沒那本事,”張可達知道趙康是開玩笑,“我搞的是語言學的研究,在這個領域貌似還沒有人獲得過諾獎,因為語言學無法給社會帶來特別大的貢獻,相比自然科學有明顯的不足,相比文學也無法讓大眾熟悉和了解。它必須協同其他學科一起,揭示包括語言在內的‘智慧’奧秘。”
“比如?”趙康問道。
“比如計算機技術,還有生物技術,”張可達想了想,將自己的理解說了出來。
“這麼說咱倆有機會得‘雙劍合璧’一下,”趙康調侃道。
“各位對這些圖有什麼看法?” 喬治·馬瑟沒有跟大家過多的客套,而是直奔主題。他指著巨牆上投影裡面的那些圖畫,朝臺下的人問道。
大家楞了一下,沒想到喬治·馬瑟會以提問的方式來揭開這次學術交流大會的帷幕。
“星雲的描圖?”
“外星文明的藝術作品。”
……
臺下說什麼的都有,看著眾人議論起來一副鬧哄哄的樣子,喬治·馬瑟笑了笑,打算多給他們一些思考的時間。
“各位如果有想好的答案,可以舉手示意,”他朝臺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