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所有的軍事成敗,某種意義,都是在一次次的訊息傳遞過程中決定的。
歷史上,有許多情況,哪怕是土木堡之變,瓦剌人已經殺至面前,已經和許多部的軍馬交戰,可實際上,位於中軍的大明皇帝,依舊還懵然無知,以為自己受到了周遭無數軍馬的保護,而等到各路軍馬傳來戰敗的訊息時,中軍想要跑路,其實已經遲了。
朱棣是何等人,他非常清楚,有了這麼個東西,不但能迅速地知悉各路軍馬的情況,而且也能根據各路軍馬的斥候,隨時察覺出敵人的動向。
這也就意味著,戰爭的迷霧,徹底的單方面透明,而你對軍馬的掌控力,也得以大大加強。
若真如此,那麼……人人都可以是兵仙韓信。
就算是李景隆那個廢物,都可以是戰神白起。
當然,還不只這些,戰場之上,絕大多數的失敗,某種意義而言,就是各部的人馬,隨時在等待著主帥的指令來行事。而一旦訊息沒有及時傳遞,那麼各部人馬,往往不敢輕舉妄動,害怕可能自己的魯莽,會破壞全域性。
可這……恰恰又導致,許多的戰機都被錯失,這些僵化和遲鈍的兵馬,哪怕有三十萬、五十萬、八十萬,號稱投鞭斷流,其實也只是無用的數字。
歷史上,無數次以寡擊眾的戰例,本質上就源於此,並非是兵多將廣,就可勝利,兵馬越多,組織和訊息傳遞的成本就越高。
歷史上那些像白起、韓信這樣的人,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只是因為……他們有著非常恐怖的掌控能力。
而這樣的人,根本不可多得,百年才出一個。
比誰都要清楚這上面深奧的朱棣,此時心頭不免帶著幾分激動,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氣,面色漲得通紅。
這還只是對於朝廷對天下郡縣的掌控,還有對軍事所能獲得的巨大優勢。
還有商業……
是了,張安世這些時日,在交易所裡呼風喚雨,倘若真有這麼個東西,那麼張安世就確實沒有勾結人圖利的可能了。
總不可能,就因為張安世得到的訊息比別人更快,所以……就說他有罪吧?
這簡直就是光明正大,別說是朱棣,即便是那些商賈,若是知曉這個情況,也絕對沒有話說。
“陛下,陛下……”
看朱棣皺眉出神的樣子,張安世忍不住叫了又叫。
朱棣則是心煩意亂地皺眉道:“噤聲,朕再想一想。”
張安世只好乖乖站著不吭聲。
此時,只有朱棣知道,無數的念頭,正如閃電一般地在朱棣的腦海裡掠過。
良久之後,朱棣才猛地張眸,神色異常肅然,口裡道:“果有這樣的神物?”
本是站在一旁等著朱棣的張安世,頓時斬釘截鐵地道:“有。”
張安世回答得十分篤定。
朱棣眯了眯眼,當機立斷道:“擺駕宋王府,朕要親自驗證,若果真如此……”
說到這裡,朱棣深深地看了張安世一眼,而後慢悠悠地道:“那麼,便是將內帑統統賜予張卿,朕亦無憾。”
此時朱棣的腦子裡,在意的,根本再不是那點兒所謂的內帑了。
他腦中,走馬燈似的轉悠著的只有四個字,那就是……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