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五百七十五章:風向變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五章:風向變了 (2 / 4)

解縉既是文淵閣大學士,最緊要的是,他有主持修書的豐富經驗,永樂朝的文獻大成,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永樂大典,就是他主持編撰。

而此時,禮部尚書劉觀入見。

劉觀一入殿,行了大禮,朱棣瞪他:“可知道何事召卿來見嗎?”

劉觀心裡一哆嗦,一時也沒辦法揣摩聖意,便叩首:“臣萬死。”

朱棣不禁又好氣又好笑,道:“召卿來此,只為一件事,便是督促天下學官,制定天下府縣軍民子弟讀書事宜。”

說罷,努努嘴,亦失哈會意,取了張安世呈上來的那章程,送至劉觀的面前。

劉觀心裡既狐疑,又鬆了口氣,他還以為……自己貪贓枉法的事,又被人彈劾了呢。

當即,細細看過之後,劉觀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若如此,只怕要增設學官。”

朱棣道:“原有的學政、教諭,難道不足?”

劉觀道:“原有的學官,其實不過是和當地寥寥無幾的一些有功名的讀書人打交道罷了,只承擔教化,卻不承擔教育的職責,所以完全足夠。可若照著這章程來辦的話,事情可就不同了,需有學官總攬事務,又需有學官負責考核,還需有學官管理教師們的錢糧,有人需負責校舍,還有……督學……此類種種,只怕單憑教諭是不足的,至少需有左右教丞,得有主簿、典吏人等。”

他一口氣,說了一籮筐,道:“不只如此,還需有不少的文吏,卑下細細論來,這學官,就要增設數倍有餘,只有當地的公學……暫時可能只能設一處,可將來……卻不好說,區區一個縣學改成的公學,如何能夠供應全縣的子弟呢,何況,許多縣的情況不同,有的鄉里,被大江阻隔,有的,有高山為障,陛下,總不能教子弟們跋山涉水讀書吧,所以,可能現今,只有一處公學,可若要真的達到章程中所言,天下軍民工農子弟,盡都入學,一縣之地,沒有三五個,甚至七八個公學是不成的,有了公學,就必定要有學監和校長,又需有人負責學中的錢糧開支,需有人督導校風校紀,再加上教師,這……又是一大筆的人力了。”

他侃侃而談:“不只如此,既然縣裡有了公學,府裡必定也得有,而這些子弟讀了書,不免會有一部分人脫穎而出,想去大學堂裡繼續深造,那麼……如何確保各大學堂與府縣中的公學接洽呢?總不能,大學堂說誰合格便誰合格吧?因而……想要使這章程落實,就難免需要在朝廷,增設一處總攬大學堂和天下各處公學的衙署,以確保,公學所學的子弟,所學恰是各大學堂所需的人才,又需使各大學堂,能夠確保天下公學進學的學員數額了……”

朱棣聽罷,下意識地點頭,道:“禮部歷來管理學官,現如今,這交給禮部,如何?”

“啊……這……”劉觀面露難色,遲疑地道:“以往禮部確實管理教化,可以往的教化並不繁重,因而,教化確實只是禮部的職責之一,可現如今,這教育成了重中之重,倘若還延用以往的辦法,臣以為不妥,倒不如將這教化教育之責,從禮部之中剝離出來,另外增設一部。一方面,彰顯朝廷對此的重視,而另一方面,專事專辦,亦從容一些。”

“增設一部?”朱棣目光復雜地看了一眼劉觀。

此時,大家都不禁對劉觀有點無語了。

其他的尚書,若是能擴充本部的職責,只怕早就喜笑顏開了,哪裡有將這等好事往外推的?

也不知道劉觀是否注意到大家的神色,他面不改色地道:“不妨就再增設教育部,任命尚書、侍郎,專辦此事,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朱棣聽了,頗覺得有道理,於是沉吟道:“此事……朕再斟酌,不過劉卿所言,確實發自肺腑。”

原本朝廷六部,如今卻又增設了海政部和鐵道部,若是再增設一個教育部,那就是九個部堂了。

不過現在細細去想,卻也未嘗不可,畢竟,教育的規模將來必定迅速膨脹,而教化只是禮部的職責之一,這禮部管著這麼大的家業,卻還需負責天下的外交事宜,以及各種祭典事務,更不必提,天下的僧道,也是禮部管理,難免會有疏失。

增設新的部堂,也顯出朝廷對此的看重,確實無可厚非。

朱棣道:“張卿,你這章程,回頭再改一改,參考這劉卿家的建言,而後交廷議論處。”

張安世道:“臣遵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