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胡穆領著眾人,進入了一處庫房。
起初的時候,君臣們倒不覺得稀奇,而這庫房,從外頭看,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可直到進入之後,眼前卻是一亮。
這是物理意義的眼前一亮,因為在此,掛著一盞盞的馬燈,以至於整個庫房,雖是封閉,卻是亮如白晝。
在這裡,除了一排排辦公用的案牘之外,便是一眼看不到頭的書架。
每一個書架上,都有櫃子,櫃子上,又掛著鎖,除此之外,還掛了一個又一個的牌子。
“這是……”
朱棣揹著手,認真地看著,其實他對於案牘的事,不甚感興趣,只不過,對於這樣的規模,朱棣覺得有些詫異罷了。
胡穆道:“陛下,這是郵政司的郵編庫房。”
“郵編庫房?”朱棣對於這個名稱還是覺得挺新奇的。
胡穆便道:“投遞書信,寄送包裹,甚至是牽涉到匯款的事務,必須要確保,驛站能夠精確到人,正因如此,所以……各地的驛站,要掌握當地人口戶籍地址的情況,驛站掌握本鄉以及下設的村裡,郵政局掌握本省的情況,而郵政司,自然要掌握天下的情況。”
朱棣道:“是嗎?”
聲音淡淡,他只聽得雲裡霧裡。
胡穆便繼續解釋道:“這一處庫房,寄存和保管的,乃是福建布政使司所有文牘。”
“福建布政使司……”朱棣唸叨著,隨即便又問道:“這又有什麼不同?”
胡穆便指了指遠處的一處書架,道:“那地方,乃是福州府,而那幾排書櫃,則是泉州府。隔壁是建寧府,再遠一些,乃興化府。漳州府在這裡。”
胡穆邊道,邊信步走到了福州府的十數排書架面前,接著道:“這一處書櫃,乃閩縣,那一處,則是長樂縣,還有這裡……陛下,此乃福州府福清縣。”
其實這裡的儲存情況,十分有序,可以說是一目瞭然,所以即便朱棣不通文牘的事務,可經胡穆的指點,卻能立即看明白了。
而這種案牘事務,條理清晰到一個門外漢竟也可以一點即通,可見這裡頭的情況,是多麼的井井有條。
朱棣也快步走到了福州府福清縣的書櫃面前,這裡頭,卻是一個個整齊的櫃子,每一個櫃子上頭,卻又書寫著各鄉的牌子。
朱棣隨手指了指其中的譚南鄉,道:“福清縣,還有一個譚南鄉?”
“是的。”胡穆侃侃而談道:“陛下您看,這譚南鄉的前頭,還有06261的編號,也即是,所有這樣編號的書信,直接可以投遞去福清縣譚南鄉去,這樣一來,分揀信件之人,也就可以做到一目瞭然了。甚至……哪怕是大字不識的人,在掌握了簡單的數字之後,也可以勝任清撿的工作。這書信和包裹,除了寄送需要大量的人手,實際上……分揀所需的人手更多,哪一個信件和包裹應該送往哪裡,單單這個,就需無數的人力。”
頓了頓,胡穆接著道:“若是沒有編號,單以地址而論,這就需郵政司招募數萬的清撿人員,而這些人,卻還需擅長識文斷字,這對於驛站而言,實在太難了,即便是粗通文墨之人,恐怕也不願在這暗無天日的庫房裡,每日重複清撿,哪怕是薪俸高一些,也沒有人願意肯這樣幹。”
朱棣深以為然地頷首。
這其實是實情。
郵政司的待遇不錯,現在隨著新政的鋪開,倒也有不少讀書人願意進入郵政司。
可這些人,無論是幹文吏也好,甚至是去幹郵差也罷,這樣的工作,畢竟是總還有一些意義,大家也肯盡心盡力。
可若是這些幸運的讀書人,你卻讓他們每日在庫房裡枯燥的清撿信件,分門別類,怕是連鬼都不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