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四百八十七章:萬世太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八十七章:萬世太平 (2 / 4)

楊榮卻微笑道:“不過,臣卻以為……若只是靠遷徙之民,似乎……也未必算是全功。”

楊榮此言一出,有人為楊榮捏了一把汗。

這可是皇孫,楊榮對皇孫卻好像頗有微詞。

只有胡廣面無表情,別人可能不知道,他跟楊榮相處時間多,心裡清楚呢,這楊榮雞賊著呢,楊榮這傢伙說這話,肯定有他的道理。

果然,朱棣非但不怒,反而含笑道:“楊卿所言,也並非沒有道理,瞻基還需謙虛,切莫自滿,畢竟……這是遷徙之民的功勞。”

朱瞻基好像一下子被激將了一般,他已有不符合自己本身年齡的成熟,可畢竟終究還殘留著少年的心性,當即道:“皇爺爺,可不是這樣說的,這和州遷徙的百姓,一下子湧入進來,區區一州之地,如何安置?來了這麼多人,又如何擴大和興建城區,如何擴大港口與碼頭,若是遇到了天災暴雨,如何引水,免得城區的低窪處被水淹了?”

“再有……這麼多人,必是良莠不齊,總是有作奸犯科之人,那麼州府如何應對。這遷徙來計程車紳,應如何對待他們,怎麼樣既使他們能夠安居樂業,卻又不可使他們自詡豪強,欺凌百姓?還有此後湧入的大量商戶,這些商戶,是衝著士紳和讀書人的銀子來的,該如何既鼓勵又規範他們,此間種種,因為和州的特殊,在整個直隸各州府之中,都可謂是前所未有,雖有太平府的一些情況可以借鑑,卻又因和州的不同,需有自己獨創的應對方法。”

“皇爺爺,方才孫兒說到了民生多艱……”朱瞻基沉吟著,繼續道:“可這一個民字,到底為何物呢?孫兒讀書時,教孫兒讀書的師傅們也每日將民掛在嘴邊。孫臣讀詩書,亦艱諸多憫民之語。可孫兒在太平府為吏時才發現,這一個民字,來總攬天下的百姓,實為懶惰。”

朱瞻基道:“天下之民,何其多。有人從商,有人務工,有人務農,有人讀書,有人為丐,有人為僧道,所司之職各有不同,所謀的生計,也各有不同。要治理他們,或執以偏見,只將讀書人或為士紳視為民。又或將他們一以概之,分不清這些百姓之間的不同,他們的願望的區別,以上這些,如何能治理好一方呢?”

“和州就是如此,之所以有百姓遷入,是因為和州能夠使他們安居樂業,而要令他們安居樂業,除了嚴苛的制定律令,又要對不同的百姓,予以不同的舉措,使他們能夠安分守己。除此之外,想要商貿的繁榮,又需採用不同的方法。對農戶該使用什麼舉措,對遷居而來的讀書人該用什麼方法,對商賈實行什麼辦法,又要做到儘量一碗水端平,令他們各司其職,安於本分,其中的苦心,所需花費的心思,怎可用一句遷徙之民的功勞來概括?若如此,那麼這遷徙之民,為何不去其他的州府?偏來此和州?”

朱瞻基侃侃而談,朱棣聽著不斷的點頭,臉上的笑容更盛,不斷道:“有理,有理,哎……朕平日裡反而想不出這樣的道理來,楊卿,你還有什麼話說?”

被點到名的楊榮,這時感慨道:“皇孫之言,臣受教,如此驚人之語,細細思來,卻實為至理。倒是臣下久居中樞,竟無法想透,實在慚愧。大明能有如此賢皇孫,必要光耀萬世,開萬世太平。”

這一番話,更是令朱棣心花怒放,非但不覺得楊榮方才的話的話刺耳,反而覺得楊榮謹慎,絕不一味的吹捧皇孫,而是認真地瞭解之後,方才根據他的智慧,來評判一件事。

如此,非但這最後開萬世太平的話很有分量,使人信服,而且令朱棣覺得楊榮此人穩重,是真正老成謀國,非那尋常溜鬚拍馬之輩可比。

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信賴的。

而對於朱瞻基,也不禁滿面紅光。人就是如此,一個時常在你面前溜鬚拍馬之人,成日說你的好話,他再如何誇獎你,用上了吃乳的勁頭,你也不會稀罕他的話。

可似楊榮這般較真且穩重之人,此時偶然的一句誇讚,卻已令朱瞻基感覺到飄飄欲仙。

胡廣將這一切看在眼裡,雖然知道楊榮這傢伙的能耐,卻還是忍不住瞠目結舌,方才還有人給楊榮捏了一把汗呢,可現在……有人也開始回過味來了。

胡廣最是深知楊榮的為人,也知這傢伙老謀深算,只今日的表現,就足夠他楊榮三世之內,被大明君王們視他為腹心了,胡廣心裡酸溜溜的,忍不住嘀咕著。

朱棣卻含笑看了一眼胡廣,見胡廣失魂落魄的樣子,當下臉色微冷。

有了河南和關中的事後,朱棣對胡廣頗有幾分輕視,當即道:“胡卿以為呢?”

胡廣一時愣住,畢竟方才心思都在楊榮的應對上,此時竟有些措手不及,踟躕良久,才期期艾艾地道:“楊公與臣,平日多感慨民生多艱。楊公多謀,臣一向欽佩之至,今見皇孫治和州如此有方,楊公所言,臣感同身受……”

朱棣不耐地道:“你休要囉嗦這麼多,直截了當些。”

胡廣只好道:“臣也一樣。”

朱棣頷首,喜道:“和州上下,功勞不小,也非皇孫一人的功勞,可無論如何,皇孫政績卓著,令朕欣慰,此孫不愧為太祖高皇帝之後,朕得孫如此,死也瞑目。”

於是這廨舍裡,便有了愉悅的氣氛,大家都輕快起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