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道:“其實…這一套東西,還不夠完善,所以臣才不敢貿然……”
朱棣卻是打斷他道:“這些且擱下,先說正經事。”
周舉人等人,卻是直接聽的心驚肉跳。
他們細細聽著,雖是一臉冤枉的樣子,心裡卻不禁有一絲恐懼。
因為……細細想想這幾年,確實與張安世所分析的一般無二。
而這種自己明明和姓張的無任何交集,卻不曾想,人家早幾年卻一直就已對你進行了各種蒐羅情況,分析,研究,將你看得通透的感覺,直令人毛骨悚然。
只見張安世隨即又道:“正因為預感到了這一點,所以臣便想盡辦法,提前購糧,當然,臣又不敢隨意懷疑我大明的良善士紳,說他們必定要害民,陛下是知道臣的,臣這些年,早已聲名狼藉。正因如此,臣只好打著賑濟直隸百姓的名義。而臣又不能在大明購太多糧食,畢竟,一旦在關內大規模的購糧,必定會引發糧價的大漲,這對賑濟而言,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所以臣雖也在一些沒有受災的地方,購置了一些糧食,可絕大多數,卻是在這大半年來,拼命從各藩鎮求購糧食的。”
朱棣聽到此處,卻是欣慰地看了他一眼,才道:“未雨綢繆,且行事還算穩重,可以算是老成謀國了。你購了多少糧食?”
“也不多。”張安世帶著微笑道:“主要還是各藩鎮願意支援,因而……購置了兩千萬石上下。”
兩千萬石……
朱棣:“……”
朱棣直接瞪大了眼睛,顯然這個數字的確有點令人震驚。
周舉人等人,卻是差點要嘔血三升。
兩千萬石是什麼概念?一石足以讓一個男丁吃喝一個月,這兩千萬石,足以將數百萬人養起來,吃他個一年了。
他們終於知道……為何那該死的糧食……總是購不完了。
張安世卻是很享受大家這種震驚目光,很是愉悅地笑道:“當然,現在主要還是運力不足,若是繼續源源不斷的運輸,再購置幾千萬石,也是沒有問題的。”
周舉人:“……”
周舉人聽到此處,心口就像突然堵著點什麼似的,差點透不過氣來。
你能想象嗎。這姓張的,真是豬狗不如,這麼多的糧,他十倍的價格售賣給他們,哪裡知道,在這姓張的眼裡,他能動用的糧食,真比山還多,一錢不值。
張安世繼續道:“陛下是知道的,西洋的糧食價格低廉,尤其是各藩在西洋各處,都有種植園,再加上此前的海貿,運輸已大大的便捷,所以……所以……”
朱棣:“……”
張安世道:“臣這邊,有了糧食,又聽聞四省那兒,大量計程車紳和地主,勾結官府和糧商,開始囤貨居奇,糧價上漲了十倍不止。陛下難道忘了,那時陛下召臣去見,對此憂心忡忡,臣對陛下愛民如子,甚為欽佩。也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為陛下分憂。”
朱棣此時最想說的是,有些心疼糧食和銀子啊!
居然購了兩千萬多石!
即便西洋的糧食再廉價,加上運費,只怕三四百萬紋銀,也已打水漂了。
可到了這個份上,雖是覺得可惜,可也只是在心裡難受了一下,作為一個大氣的皇帝,他依舊還是擺著一副大度的樣子,深吸一口氣道:“嗯,你能有此心,也不枉太子對你言傳身教。”
張安世道:“所以臣一面讓人調撥糧食,一面高價拋售糧食。說也奇怪,臣在四省各府縣賑濟百姓,越是賑濟,這購臣糧食的人就越多。而且還非要高價購置不可,臣若是想辦法,將糧價壓下去,他們還不樂意。”
“四省的百姓,臣竭力救濟,單單分發下去的糧,就足有三百多萬石之多,除此之外,還想辦法,在太平府,訂購了成衣百萬套以上,以及各種鐵器,三百萬餘斤。還有供應了茶葉,五萬七千斤。除此之外,又想辦法,購置了牛馬七萬頭,還有魚肉數十萬石,布鞋一百七十萬雙,車一萬九千七百架,油布四萬兩千丈,桐油七萬斤,鹽十二萬斤,印刷的書本,共計十五萬冊……還有其他的賑濟物資,更是多如牛毛,無以數計。”
這個數目,自張安世口中說出,絕對是震撼了。
要知道,歷朝歷代,對於賑濟,不過是給一點糧食完事,而且分發出去的糧,也大多都是粗糧,能吃餓不死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