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向張安世道:“你來給他擇一處好藩地,到時報到朕這兒來,他久被圈禁,只怕對世事不通,現在應該多少歲了?”
張安世道:“應該是二十歲上下。”
朱棣頷首:“也是老大不小了,需有人盡心輔左,慢慢地增長他的閱歷,時間久了,自然也就懂得軍政和民政了。過幾日,召他入宮來見一見,而後準備就藩。他的藩地,離朱允炆近一些為好。”
張安世和亦失哈都應承下來。
朱棣好像一下子,了卻了一樁心事,方才輕皺的眉頭也舒展了開來。
不得不說,張安世這經略四海的方略,確實解決了朱棣一個大麻煩,使他現在,已能夠用平常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那些兄弟和子侄們了。
至少這嫌防之心,已是盡去,多封一個是一個。
哪怕他們有野心,也將他們的野心用在了對付那些當地的土人身上。
他們的野心越大,對大明而言,反而受益更多。
畢竟,他們的土地和人口越多,大明的關稅和錢糧也就滾雪球的增長,他們的疆土越大,大明對這四海的控制力也就越強。
朱棣轉而又道:“張卿,你那新洲如何了?”
張安世愣了一下,隨即道:“臣不知道啊。”
朱棣:“……”
這個回答,朱棣表示有點無語。
張安世澹定地道:“臣現在忙碌的,都是太平府的事,新洲那邊,只委託了長史楊士奇治理,聽聞還不錯,也開闢了不少至太平府的航線,有不少商賈往來。”
朱棣道:“嗯,這也很好。你好生用命吧……”
張安世被這一番話,說的一頭霧水,又不好多問,便正待要告辭。
卻在此時,突有宦官道:“陛下,文淵閣與各部尚書求見。”
朱棣皺眉起來:“不是才見不久嗎,怎的又來覲見?”
說著,便又道:“叫進來說話吧。”
不多時,楊榮人等,便匆匆而來。
楊榮率先道:“陛下,河南有緊急的奏疏。”
朱棣命亦失哈接過,開啟一看,挑眉道:“事情已經這樣的嚴重,今歲是怎麼了?竟這樣的厲害。”
以往有災情,都還好,可今年的情況,十分異常。
“陛下,情勢嚴重,要防範於未然,當立即命戶部派官撫問。”楊榮道。
朱棣看向夏原吉,沉吟著道:“夏卿家,戶部這邊,可以拿出多少糧來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