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臺道:“據我所知,瓦剌人與大明一向有互市,互通有無。”
這是實情,明初的時候,韃靼人勢力最大,為了打擊韃靼人,所以朱棣採取的國策是,與瓦剌進行互市,堅決打擊韃靼。
當然,最後的結果是朱棣玩脫了。他把韃靼人打擊的太狠,幾次親征韃靼之後,韃靼部四分五裂,而背靠著大明的瓦剌趁此吞併了不少韃靼部族,從此壯大,再過數十年,明英宗親征瓦剌,結果被一鍋端,這幾乎是整個大明前期和中期,最大的恥辱。
張安世道:“我所說的互市,可和從前不一樣,是真正的互通有無,但凡只要瓦剌能買到的東西,都可買到。”
阿魯臺和哈兒兀歹二人對視一眼,都顯得震驚。
要知道,大明的互市,可不是簡單的互市,是有嚴格的限定的,而且出售的品類也幾乎是指定,某種程度而言,這是一種變相的朝貢體制而已。
可若當真徹底放開,互通有無,可以想象,那瓦剌人能從中得到多少好處。
“威國公,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阿魯臺雖是這樣說,卻還不等張安世反應,他就接著道:“如今韃靼部已經式微,瓦剌人遲早要壯大,到了那時,這瓦剌人便是大明的心腹大患,難道威國公對他們完全沒有防範嗎?”
張安世樂了。
說起來,天下無論是什麼人,內鬥都是傳統。
這蒙古人更是將內鬥發揮到了極致,整個蒙古,唯一一次全部團結起來的時候,也只有成吉思汗時期而已,以至成吉思汗一死,他的兒子們便立即開始打破腦袋。
這阿魯臺倒是很實在,他的日子好過不好過,是其次。重要的是,不能讓瓦剌那些鄉巴老的日子好過。
張安世道:“你認為,我大明還會對草原上的敵人有所忌憚嗎?”
此言一出,阿魯臺連忙點頭。
他這時才意識到,所謂的徹底互通有無,根本的原因是大明已經不在乎了。
是的,人家一點兒也不在乎,你壯大了又如何?
或許在草原上,所謂的壯大就意味著你可耀武揚威,可在大明面前,經過那一次實戰之後,阿魯臺已能意識到,馬背上的騎兵,根本不堪一擊。
阿魯臺道:“韃靼人和兀良哈人,是否也可以互市?”
張安世道:“可以,我來尋你們,就是為了這件事,為的就是將來你們回到了草原,與你們進行互市互利,從此之後互通有無,彼此化干戈為玉帛。”
阿魯臺頓時喜道:“若能如此,實在太好了。”
張安世又道:“不過要互市,就得先立規矩,首先……我們得有一個貨幣,所以……你們要採購我大明的商貨,必須使用大明的銀元和銅幣,其他的貨幣,哪怕是真金白銀,也一概不收。”
這對阿魯臺和哈兒兀歹而言,根本不算什麼,那銀元和銅幣,他們也見識過,質量甚至比絕大多數的貨幣質量要高,這東西又是金銀,接受了有什麼不可。
阿魯臺道:“這個好說。”
張安世道:“所以,我們這邊的聯合錢莊,需要在大漠之中開設分號,你們必須確保他們的安全。”
“自然。”阿魯臺道。
張安世道:“當然,純粹的確保安全,還是不過的,我們的商人到了大漠腹地,彼此之間言語不便,他們若是觸犯了律令,必然要以大明律來懲治,而不能採用大漠的律法。”
這若是在後世,必然是一場糾紛,可對於這個沒有主權概念的時代而言,似乎怎麼處置罪犯,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何況阿魯臺和哈兒兀歹二人,本就處於弱勢,他們壓根不在乎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