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四百零五章:破釜沉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零五章:破釜沉舟 (1 / 4)

張安世言畢。

陳禮等人無不振奮。

說實話,這些日子以來,他們是憋屈得太久了。

尤其是錦衣衛,這些時日至多隻負責盯梢,蒐集大量的訊息,早就磨刀霍霍了。

張安世隨即想起什麼來,於是又道:“派人知會一下朱金,教他那邊也做好準備。除此之外,還有太平府這邊……”

張安世頓了頓,接著道:“這一次務求做到一網打盡!”

“遵命。”

陳禮對著張安世行了一禮,便風風火火地告退去忙活。

張安世閒坐下來,卻是想起了什麼,於是對一旁的書吏道:“去將楊溥楊先生請來。”

很快,楊溥便來了。

張安世屏退眾人。

楊溥才笑了笑道:“殿下這裡似有殺氣。”

張安世看了他一眼,嘆了口氣道:“我不喜歡喊打喊殺,因為我覺得解決問題有很多種途徑,不過真到了所有的途徑統統失效的時候,那麼……也只好殺人了。”

楊溥沉默了一下,他也隨之嘆息,而後道:“哎,世間的紛爭,都來源於人慾,程夫子和朱聖人所言的滅人慾,也未必沒有道理。”

張安世搖搖頭道:“任何學問都有它的道理,諸子百家如此,理學如此,可它不能成為有的人用來牟取了好處,同時鞏固自己利益的擋箭牌,天下之利只有這麼多,憑什麼有人獨佔了去,還要利用所謂的學問來彰顯自己,這世上哪裡有肉都讓你吃了,嬌妻美妾你也有了,大好的前程也教你拿了去,卻還要連貞節牌坊也要你來立吧,世上哪裡有這樣的道理?”

楊溥聽罷,唏噓道:“殿下所言,並非沒有道理。”

張安世又道:“這不是有沒有道理的問題,其實這些人的所謂道理,可謂是破綻百出,什麼天理和人慾,什麼格物致知,這些空話,你粗聽有理,細細深究,卻又發現錯漏頻出。可我來請教楊先生,理學比之其他學問,難道當真更博大精深,更動人心嗎?以至自宋之後,越發的流行,歷經宋、元,還有我大明,影響能如此深遠?”

楊溥若有所思,他是極聰明的人,何況他也是讀書人出身,一個聰明的讀書人,在讀書的過程中確實是有很多疑問的,只是這些疑問,他只能埋藏在心裡罷了。

張安世微笑著道:“依我看啊,根本的原因,不在於它更博大精深,而在於恰好這理學,博取了他們的人心。”

“這就好像公羊學一樣,公羊學乃是聖人的學問嗎?不也脫胎於孔聖人嗎?可公羊學要大復仇,要大一統,到了宋朝的時候,那些讀書人,只想安心的在一隅之地苟安,只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到了元朝的時候,這所謂九世之仇,猶可報也的思想,更是不合時宜,因為他們要做蒙古人的順民,要與蒙古人合作,蒙古人屠戮天下,不知殺了多少人的父母妻兒,他們敢提復仇二字嗎?”

“所謂的理學,不過是想苟安而已,在國仇面前,他們選擇苟安,因而才講究自省,時刻的反省自己,要做謙謙君子。在家恨面前,他們也選擇苟安,只有與之合作,獲得他們的超然的地位,他們在宋時,可以納歲幣,去苟安一時。到了蒙古人來時,他們亦可以選擇與蒙古人合作,一起去壓榨百姓。”

“而今到了我大明,又何嘗不是如此?所謂存天理、滅人慾,何其可笑,他們自己永遠都慾求不滿,有了百畝土地,就想著再兼併一千畝,做了進士,便想著成為翰林,甚至希圖入閣拜相,卻要百姓們順從,若是不順從,百姓們也有慾望,便斥他們為刁民,因而,提倡教化,卻是要割掉所謂刁民們的慾望。”

“漢唐之儒,從未對女子有過太多的禁錮,究其原因,在於那時士人追求的乃是建功立業,他們需趕赴萬里之外的大漠,去西域,去嶺南,家中必須交給女主人們來打理,可到了現在,成了什麼樣子了?一群窩囊廢,遇有國仇家恨時,不敢提倡復仇,成日研習經義,每日只埋頭做文章,以文辭為貴,卻又生恐女子們拋頭露面,遭遇了契丹、金人、蒙古人這樣的強盜,怕家中女子們被人虜了去侮辱,於是便倡導什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要纏出金蓮足。”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顯得意猶未盡,於是繼續道:“他們對土地有慾望,卻不去大漠、西洋、西域兼併別人的土地,於是乎,便窩在鄉里之中,欺負鄉里族親,遇有災荒,便落井下石,兼併鄰人的土地,還沾沾自喜的自稱自己是什麼耕讀傳家,什麼積善有德之家云云。”

“此等在外便如斷嵴之犬之輩,宛如泥蟲一般的人,關起門來,卻是耀武揚威,稍有對他們不如意之處,朝廷予以少一些優厚的禮遇,他們便要指天罵地,引經據典,擺出一副極有風骨的樣子,指手畫腳。”

這時,張安世語氣加重,大喝一聲:“人之無恥,竟至於斯。”

看著張安世臉上的憤然之色,楊溥沉默,他臉微微燙紅。

楊溥能深刻地感受到,張安世情緒的波動和起伏,竟是一時無言以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