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三百四十章:帝心難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章:帝心難測 (3 / 5)

朱棣咬牙切齒,後槽牙都要咬碎了:“那就一併剷除。入他娘,商人和百姓叫苦連天,銀子都給壓榨走了,沒一文錢到朕這兒來。這到底是誰家天下?”

張安世不語。

“嗯?”朱棣本以為張安世會順著張安世的話說一句自然是陛下的天下。

可張安世面露難色,讓朱棣的心勐地沉了下去。

不得不說,沉默,有時候帶給人的傷害是極大的。

朱棣道:“莫非你的意思是說這非我大明江山?”

正因為他的‘好大喜功’,自然浪費了無數的錢財。

“臣沒有這樣說。”

朱棣道:“有什麼話,但言無妨。”

張安世尷尬道:“陛下,差不多得了,這事不能深究。”

朱棣大怒:“朕看你話裡有話。”

張安世咳嗽一聲:“臣萬死之罪。”

朱棣一時氣結,不過畢竟沒辦法對張安世發洩怒火,只好低頭,繼續看這奏疏,道:“你這格子,倒是顯得有趣。”

張安世道:“是啊,臣現在是右都督,管理的府縣多了,為了選拔人才,也為了各府的治理,打算引用這表格,作為績效的手段,陛下你看,將來這表格,會有各府縣的稅賦對比,除此之外……還有年增長,對了,這兒……這是入學學員的統計,這也在績效之列。這裡呢,就是這張表,是各縣的規模以上生鐵、絲綢、布匹產量。等將來呢,臣打算再細化,要統計出醫館、大夫的數目,以及規模以上的作坊數目,甚至是每年興修的水利,以及橋樑、道路等等。陛下,官員的好壞,其實在臣看來,用所謂的君子來衡量,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咱們常說,什麼眾正盈朝,其實這不過是笑話而已,誰是正,誰是邪?分得清嗎?這樣做,反而只會讓大臣只一味的重視所謂的‘官聲’,而‘官聲’這東西,恰恰使官員施政,畏首畏尾。”

“畏首畏尾?”

張安世道:“臣在治理府縣的實際過程之中,發現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那便是,無論推行任何事,總會遭到不少的反對,而得了利的人……一般也不會出聲,可若是因此而失了利的人,必然要四處嚷嚷,罵聲不絕。陛下你想想看,若是過於重視官聲,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是為官之人,不敢做事,於是淪為每日清談,就如這下西洋一般,陛下要下西洋,必然引來爭議,可下西洋的好處是什麼呢?若是陛下也有官聲,只怕單單這下西洋,就要引來無數人的非議了。”

“而恰恰是那些……朝中似李時勉這樣的人,身為朝廷命官,卻幾乎不去負責實際的事務,只每日誇誇其談,或是今日上奏彈劾這個,明日痛心疾首的彈劾那個,看上去好像乾的事無一不是為民請命,可實際上,他坐食民脂民膏,於這天下又有什麼好處?可偏偏,是這樣務虛之人,往往被人稱頌為君子,視為正臣,人人吹捧,個個叫好,敢問陛下……朝廷養士的目的,到底是讓他們治理天下呢,還是讓他們領著俸祿,蓄養名望呢?這豈不等於是供了一尊尊的泥菩薩嗎?”

他一次次的北征,又一次次的下西洋,並且發動了對安南的戰爭。

“所以臣以為……此乃本朝第一大害,若是滿朝都是這樣清談之輩,遲早要出大問題的,臣以為,不如制定出一個績效來,用資料來說話,這世上其他東西可以騙人當然,資料也可能騙人,可至少……它比絕大多數東西要準確的多,一個地方治理的好壞,無非就是看其錢糧,看它的學童入學,看百姓們是否病了可以尋醫問藥,以及交通是否便利,將這些種種因素,製成表,一切瞭然。”

朱棣聽罷,頗有感觸:“可以試一試,那就從你這兒開始嘗試吧。”

張安世道:“是。”

朱棣隨即嘆了口氣:“朕那兄弟……也就是蜀王……的事……依舊令朕擔憂,他是一個老實人,沒想到,卻也被拉扯進這樣的是非中來。”

朱棣說到此處,心中鬱鬱不樂。

朱棣的許多兄弟,可能因為他們的爹都是朱元璋的緣故,因而野心勃勃的不少。

可這個蜀王,說實話,卻是難得的老實人,偏偏就這麼一個名聲不錯的人,卻被人突然哄抬起來,卻不得不讓朱棣生出警惕之心。

畢竟本質朱棣和蜀王這一對兄弟還算是和睦的,現在人人稱頌蜀王賢明,某種程度其實就是陰陽怪氣朱棣不賢,如此一來,朱棣必然要對蜀王產生警惕。

很多時候,所謂天家骨肉親情,就是在這種情勢之下,一步步走向對立,無可避免,莫說是兄弟,即便是父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張安世道:“陛下·臣有兩手準備,請陛下放心。”

因而,被無數大臣勸諫,除了那在戶部每日愁白了頭髮的夏原吉,自然還有就當初差點沒把朱棣氣死的李時勉這樣的大臣,認為朱棣做的這些事,空虛了國庫,耗費了民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